中文版  |  蒙文版
当前位置:首页>政府公报>政府办文件>2023年>第10-11-12期(总期第79期)    日期:2024-03-01 19:24
临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河区关于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临政办发〔2023〕59号

各乡镇、农场,区直各有关单位:

《临河区关于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实施方案》已经第二十二次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临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0月16日

 

 

 

临河区关于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工程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好、推进好、落实好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做法,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环境持续改善为核心,以治理好农村千家万户的“关键小事”为切入口,推动临河区农村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农业质效梯次提升,农民生活富裕富足,结合临河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别是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论述,以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打造“清净整洁、精细秀美”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重点突出、分类推进,整合资源、强化措施,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为全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开好局、谋好篇。

二、总体目标

2025年,全区打造10个人居环境示范村、100个人居环境引领村、1000个人居环境整治重点组。实现人居环境整治全覆盖,分类推进一村一品、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产业迭代升级、美丽庭院建设等,系统推进“厕所革命”、农村污水治理、生态建设等,形成村点出彩、沿线美丽、面上洁净的美丽乡村新格局,进一步提升农民生活和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助力临河区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

三、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整治环境“脏乱差”为先手棋,全面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全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开展“无废乡村”建设,实施生态修复,把“生态优势”变成“民生福利”。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结合临河区发展现状、财政承受能力、农民接受程度,构建以县域和美乡村建设规划为龙头,村庄布局规划、中心村建设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规划为基础的“1+4”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体系。

——坚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从花钱少、见效快的农村垃圾集中处理、村庄环境清洁卫生入手,到改水改厕、村道硬化、绿化亮化,再到产业培育、公共服务完善、数字化改革,先易后难、层层递进。

——坚持党政主导、农民主体。坚持政府投入引导、农村集体和农民投入相结合、社会力量积极支持的机制。构建党政主导、各方协同、分级负责、“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格局。

    ——坚持由表及里、塑形铸魂。推动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硬件与软件相结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法治教育,完善村规民约,持续推动移风易俗,着力打造乡村网络文化活力高地。

四、主要任务

(一)切实抓好“千万工程”的学习宣传

一是抓好学习培训。各级党组织要紧密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面向全区党员干部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广覆盖的培训,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千万工程”典型经验和工作启示。全区各部门要将“千万工程”列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的重点内容进行专题研讨。区委党校要将“千万工程”作为教育培训的必修课,分批次开办专题课程进行集中培训。

责任部门:区直各部门、各乡镇、农场

二是切实宣传到位。全区各部门、各单位要迅速行动,将“千万工程”的经验启示等传达下去,确保全区党员干部群众受启发、有干劲。要结合临河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各项任务,根据各自工作实际,学深学透、用好用活“千万工程”经验,推动我区农村实现主导产业兴旺发达、主体风貌美丽宜居、主题文化繁荣兴盛。

牵头部门:区委宣传部

责任部门:区直各部门、各乡镇、农场

三是开展调查研究。全区科级以上干部要学好练精调查研究基本功,深入乡镇、农场开展专题调研,及时了解乡镇、农场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启示的实际情况,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推进乡村振兴、增进民生福祉等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具体意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不断解难题、破瓶颈,推动高质量发展。

责任部门:区直各部门、各乡镇、农场

四是注重新闻宣传。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推广宣传“千万工程”成果成效和经验启示。新闻记者要深入一线,发现、总结、宣传来自基层、群众生动鲜活的报道。积极评选先进典型的美丽庭院,通过各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创新做法,及时宣传“千万工程”典型经验启示学习推进过程中的新成效新进展。

牵头部门:区委宣传部

责任部门:区直各部门、各乡镇、农场

五是强化优劣评比。大力推行“红黑榜”制度,各乡镇、农场积极评选“千万工程”示范村、示范户,并通过设立“红榜”、大喇叭等方式大力宣传;对于环境卫生差、屡教不改的村,设立“黑榜”进行公示,定期上门督导,充分调动各村、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牵头部门:区委宣传部

责任部门:区直各部门、各乡镇、农场

(二)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一是完善农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大力激发农民主体作用,推行“户投放、村收集、镇处理”模式,根据村庄布局,先期在八一乡和狼山农场建设10试点村、分场,实现农村垃圾收集设施全覆盖。进一步完善垃圾处置体系建设,2023年在狼山镇、城关镇等地建设5个垃圾焚烧炉,到2025年,所有乡镇、农场建设有垃圾焚烧炉等处理设备。因地制宜推行农村垃圾源头减量模式,在狼山镇爱丰村、干召庙镇农光村等养殖较发达的村开展综合处理可还田生活垃圾与畜禽粪污试点,发展生物质能源。同时,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垃圾转运体系建设,多渠引水,多元投资,逐步建立稳定高效的农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力争到2030年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更加完善,实现90%以上生活垃圾得到治理。

牵头部门:住建局

责任部门:生态环境分局、农牧局、乡村振兴局、爱卫办、各乡镇、农场

二是深化“厕所革命”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充分借鉴“千万工程”经验,以解决好群众关心关注的小事,引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走向深入。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坚持“改厕为民”,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政府出资与农民出资出劳同发力,调动农民积极性。统筹推进农村改厕、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危房改造等“一体化”推进,2023年危房改造农户全部安装水冲户厕。系统推进“污水革命”,统筹城乡建设规划管理,协调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配置,加快地处近郊区的村庄与城镇排水、排污体系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根据村集体经济情况、集中程度、农村周边环境等实际情况,在人口密集的地区推行铺设排污管道集中收集处理,其他地区利用吸污车将农户污水集中转运至污水区域处理中心集中处理。优先治理水源保护区、黑臭水体集中区域、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心村、城乡结合部、旅游风景区等6类区域,因地制宜开展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规范设施建设与运维,鼓励第三方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重点工作,完成建制村环境整治任务。2023年建设2个集镇污水站、10个小型污水处理设施,购置22台吸污车辆面向农户开展服务。

牵头部门:乡村振兴局(厕所革命)、区生态环境分局(污水处理)

责任部门:农牧局、各乡镇、农场、市政公司

三是持续提升乡村建设风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不搞“一刀切”。强化乡村建筑特色,各乡镇、农场及自然资源等部门,要根据自然地理和社会文化环境,编制具有当地特色的《村民住宅建筑参考图集》,提出结合地域气候的建筑规划选址、平面布局、色彩装饰、构造、材料选择指导意见,加强对民居的规划管理和控制,力争用3到5年时间,推进农村民居特色化改造。开展美丽庭院建设,统筹考虑各村地理位置、基础条件、文化特色等,指导农户争创美丽庭院。同时,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培育发展一批示范带动强的庭院经济经营户,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大力推进国土绿化行动,继续实施好三北防护林六期、天然林资源保护、低质低效林改造等重点生态项目,加快宜林荒地绿化和治理,实施好农田防护林建设,2025年全区可造林面积实现造林全覆盖,森林覆盖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个百分点。

牵头部门:自然资源分局

责任部门:住建局、林草分局、农牧局、乡村振兴局、各乡镇、农场

(三)加快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进传统产业迭代升级。紧抓建设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有利契机,着力推进小麦和肉羊主导产业发展。扩大精品河套小麦种植面积,提高示范带动作用,在新华镇、狼山镇、干召庙镇等乡镇打造万亩小麦集中连片示范基地,到2025年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坚持建管并重、良性运行,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利用评价,新建区重点加强农田基础建设,同时,在改造提升区重点补齐旱涝保收短板,确保建设成效。健全管护机制,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和管护经费,加强建后管护工作的督查指导和监测评价,强化信息管理,确保各类工程设施良性运行,长久发挥效益。到2025年建成大破大立高标准农田140万亩以上。稳定增加基础母羊数量,依托肉羊养殖及产业化类等项目,优先扶持规模养殖场,鼓励养殖场和养殖户开展自繁自育,到2025年,基础母羊存栏量达100万只,肉羊饲养量稳定在600万只左右。引导农户及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土地流转和规模化农业生产,到2025年全区土地集中流转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建设一批产业研发和示范基地。引导养殖畜牧与粮食、特色农产品种植业协调发展,大力推广“秸秆-畜禽-有机肥-蔬、粮”等畜牧生态循环模式。建立河套产品全程质量标准体系,引导企业、合作组织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加工和销售,加快实现农牧业生产由总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以品牌为核心的发展策略,弘扬“工匠精神”,强化质量标准化建设,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标准、新设备、新工艺,改造提升品牌产品档次。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着力提高“两品一标”认证工作质量,到2025年“两品一标”认证产品达90个。

牵头部门:农牧局

责任部门:科技局、市场监管局、各乡镇、农场

二是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按照“绿色、生态、特色、精品”的发展思路,建设一批特色高效蔬菜种植基地,精选一批基础条件好的乡镇,建设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和蔬菜标准园,扩大设施蔬菜面积。大力发展辣椒产业,逐步适度扩大种植面积,2025年辣椒产业发展到40万亩;开展“临河辣椒”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申报工作,力争两年内认证通过;规划建设集市场交易、仓储、保鲜、冷藏、物流、初深加工等为一体的西北和华北地区最大的辣椒加工物流产业园区、综合交易市场,真正把小辣椒做成大产业。推进甜糯玉米产业,结合各村组种植结构布局,依托重点龙头企业,推动鲜食玉米订单种植模式,到2025年,各乡镇规划2-3个鲜食玉米种植示范园区,全区种植面积达3万亩以上,各乡镇引进鲜食玉米加工企业2家以上。推进数字农业发展,依托瘤胃胶囊技术,示范联动现代畜牧业上下游“数智化”发展,建设数字畜牧业全产业链技术输出基地。

牵头部门:农牧局

责任部门:工信局、科技局、商务局、各乡镇、农场

三是推进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因势利导挖掘不同村镇的农耕文化和传统民俗等优势,推进特色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开发农业生态休闲功能,拓展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渠道。实施好黄河流域临河段国土绿化行动,打造沿黄生态廊道。建设永济渠生态农旅景观带,利用好永济渠滨水休闲廊道、青春湖、镜湖等资源,重点打造一批特色村镇、生态园区、主题公园等多功能农业综合体。依托狼山富强、干召民主、双河进步、八一联丰、图克东兴等乡村资源,重点在文化遗产、修学研习、养生文化、民俗文化等方面进行创意开发,引导村企农三方合作,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游、农耕体验游、乡土文化游等新业态,打造一批美食村、艺术村、养生村、休闲村等特色村,构建特色乡村旅游带,在休闲和农耕体验中传播中华传统农耕文化。

牵头部门:文旅局

责任部门:农牧局、教育局、乡村振兴局、发改委、各乡镇、农场

四是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完善提升工程。全面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力争2024年底前实现所有自然村组通水泥路。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补齐农村通讯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在示范村和引领村,因地制宜配套“8+4”公共服务设施(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卫生室、便民超市、农家书屋、文体活动场所、垃圾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公厕、幼儿园、金融网点、公交站、物流网点)

牵头部门:住建局

责任部门:交通局、生态环境分局、临河供电、水利局、商务局、教育局、林草分局、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

(四)繁荣兴盛乡村文化

一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充分发挥“黄河金岸·魅力临河”等公众号作用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强化农村宣传教育功能,建设精神文明和谐村组,发展各具特色的村组文化,创新和发展乡贤文化,建立村民互动交流平台,正确引导村民评议,形成健康向上、开放包容、创新进取的社会风尚,增强农村居民对集体的归属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按照“十有五到位”建设标准,年内建成乡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示范所3个、村级示范站27个。适应互联网快速发展形势,建立常态化乡村网络舆情分析、风险评估与引导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网络宣传、网络文化、网络服务中,做好重大信息网上发布,回应网民关切,形成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

牵头部门:区委宣传部

责任部门:区委组织部、教育局、各乡镇、农场

二是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农村传统道德教育资源,倡导文明礼貌、诚信守法、敬老爱幼、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社会公德。结合发展乡土特色产业,支持河套面塑、泥塑等制作技艺传承发展,促进传统工艺产业化。从政策、资金、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支持地方戏曲的传承和发展。依托河套非遗小镇,集中宣传、展示、体验河套非遗文化。开展临河传统美术、戏曲、音乐进校园活动。挖掘和保护临河区乡村民俗文化资源,探索建立数字影像馆。对乡村传统工艺产业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培育具有临河特色和品牌价值的传统工艺产品。整理和挖掘临河饮食礼仪和文化,通过“舌尖上的临河”等形式传播猪肉烩酸菜、焖面、炖羊肉等临河特色美食,提升乡土文化内涵,传承乡情乡味。

牵头部门:文旅局

责任部门:市场监管局、教育局、各乡镇、农场

三是推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加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开展城乡文化结对帮扶,加大对乡村社区文艺骨干的培训力度。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提供“菜单式”“订单式”服务,探索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云平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精准化,优化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整合文化信息资源,加强农家书屋、科普惠农服务站等建设,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建立稳定规范的财政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发展格局。实施农村文化广场提升工程,形成结对共建体系,整合吸纳各类文化资源向农村文化广场集聚,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组织引导农村开展汇演、农民运动会等各类活动,举办农民丰收节和秋季文化物资交流会,打造临河版“村超”“村BA”“村锦赛”等活动,促进农民群众就近参与群众性文化活动。

牵头部门:文旅局

责任部门:区委宣传部、教育局、农牧局、财政局、各乡镇、农场

(五)强化乡村人才支撑

一是着力培育高素质农民。创新完善与高素质农民培育相衔接的培训体系、评价管理和扶持措施。以乡村产业发展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需求为导向,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带头人为重点,促进培训资源整合优化,建立区、乡、村三级培训体系,按主导和优势特色产业建立培育对象库,分类型、分阶段、多渠道对高素质农民开展针对性培训,培育乡村“金蓝领”高素质农民。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高素质农民“两新”并行、“两新”融合、一体化发展,立足产业发展,以技术和“田管”为主线开展从种到收技术培训,以成本和效益为主线开展从生产决策到产品销售经营培训,大力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完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轮训任务。开展综合性社会化服务,促进典型示范、技术推广与技能培训有机结合,激励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参与高素质农民培训服务指导。

牵头部门:农牧局

责任部门:科技局、各乡镇、农场

二是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工程,建立健全激励与使用体系,激发农村专业人才活力。根据全区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竞聘上岗,重点配置适应特色作物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需求的专业技术人员。依托国家农高区建设,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支持联合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试验示范基地,促进联合研发团队建设。探索建立各级党政领导联系人才和跟踪服务制度。提高农村专业人才政治地位,重点把思想好、贡献大的优秀人才吸收为中共党员,对有突出贡献的专业人才,在推荐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候选人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支持农村优秀人才参政议政。

牵头部门:区委组织部

责任部门:科技局、农牧局、人社局

三是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发展现代种业、加工物流业、生产性服务业,以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美丽乡村、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等乡村振兴主要平台建设。引导建立联农带农机制,探索推广“保底+分红”等模式,多途径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完善和落实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税费减免、用地用电等扶持政策。发展适合农村妇女特点的电子商务、庭院经济、林下经济、农家乐旅游、手工艺品制作等产业,支持农村妇女致富带头人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加大返乡创业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临河区籍外出能人、大中专毕业生等各类主体返乡创业,为临河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牵头部门:区委统战部

责任部门:投促中心、农牧局、林草分局、商务局、税务局、政务服务局、自然资源分局、农垦供电分局、团委、妇联

(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一是多渠道共建和美村庄。坚持系统治理,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的治理模式,以人居环境整治为重要切入点,通过创建干净、整洁、宜居环境,增强群众参与的舒适感、认同感、成就感,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共建和美村庄。支持农民参与村集体经济组织、乡村振兴等项目的建设、运行、管理,以劳务发包方式分包给项目所在地村集体组织或合作社,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牵头部门:各乡镇、农场

责任部门:农牧局、林草分局、乡村振兴局、人社局

二是树立乡村文明新风。创建10个移风易俗试点村,用好村规民约、积分制、红黑榜等移风易俗治理方式,整治滥办酒席、天价彩礼、家庭暴力、侵犯妇女合法权益、涉黑涉恶等不良现象。党员干部签订承诺书,带头守诺践诺。全区评选农村文化示范户10户,参与自治区文化示范户评比。

牵头部门:区委宣传部

责任部门:区委组织部、宣传部、文旅局、教育局、各乡镇、农场

三是完善矛盾化解机制。完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用好各类村级议事协商平台,参与村公共事务管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反馈群众意见建议。以村党支部为枢纽,衔接司法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司法力量,发挥法治作用。探索建立“互联网+网格管理”服务模式,及时协调解决农牧民利益诉求。

牵头部门:司法局

责任部门:区委织部、信访局、人社局、各乡镇、农场

四是推动村务公开,建立惠农补贴“明白账”。行业主管部门、乡镇要在“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及时发布本部门惠农政策、补贴清单、补贴资金发放结果和享受人员相关信息。区分党建引领、法治乡村、数字乡村、美丽乡村等不同领域,制作乡村法治典型案例和村务公开系列短视频,在融媒体、电视台、公众号宣传推介。

牵头部门:区委宣传部

责任部门:区直各部门、各乡镇、农场

五是推动形成乡村好风尚。持续加大乡村“好人”和道德模范选树力度,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广泛开展评选最美乡村教师、最美乡村医生、青年先锋、新时代好少年、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组织评选一批“新乡贤”、“最美家庭”和“最美人物”等,命名表彰一批“好公婆”、“精巴媳妇”等,倡导传承敬老孝老、勤劳节俭等传统家庭美德。加强百姓家规家训收集培育。

牵头部门:区委宣传部

责任部门:区委组织部、卫健委、教育局、团委、妇联、各乡镇、农场

五、组织保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临河区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工程推进。由区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区直各相关单位、各乡镇、农场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农牧局,具体负责抓好组织实施。区直各相关单位、各乡镇、农场要制定工作方案,做到任务项目化、责任清单化、节点时间化,高质高效抓好各项任务落实。

二是紧抓学习贯彻。各乡镇、农场、区直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将“千万工程”学习宣传贯彻工作作为抓好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结合工作实际,作出专题部署,提出具体要求,抓好落实。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作出表率,切实组织好学习宣传贯彻各项工作,确保学的精通、做的扎实、干出成效。

三是重视总结宣传。各部门要深刻总结工作推进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推广成熟模式。宣传部门要及时选树先进典型进行宣传报道,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四是持续跟踪问效。要进一步发挥好乡村振兴大比武、实绩考核等的“指挥棒”作用,将“千万工程”学习宣传贯彻列入考核内容,压实各乡镇、农场及区直各有关部门责任,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取得实效。


 
主办:临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临河区政务服务局
蒙ICP备13003680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8020002    蒙公网安备:15080202000021号
网站地图    网站支持IPv6
电话:0478-8526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