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蒙文版
当前位置:首页>政策文件
日期:2017-06-29 17:03  来源:临河区人民政府
分享到:
  
索 引 号 11152801011749789X/2017-0001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
发布机构 临河区人民政府 文 号 临政发〔2017〕5号
成文日期 2017-06-29 公文时效 失效
临河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行大学区制管理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临政发〔2017〕5号

区各有关部门、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

为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内政发〔2014〕48号)精神,推进教育机制创新,探索义务教育大学区制管理改革,破解城区“择校热”难题,努力解决城区中心学校“大班额”问题,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结合临河教育实际,经研究,决定在全区教育系统推行大学区制管理改革试点工作,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推行义务教育大学区制管理改革,均衡配置学区内办学资源和教师资源,构建合作共生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发挥优质学校的资源优势和品牌效应,提高薄弱学校办学水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改革推进教育管理机制,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整体发展水平。

二、工作目标

探索大学区化管理有效模式,实施学区内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办学资源和教师资源,通过完善学区制度建设,促进学区内各成员学校在德育建设、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教师培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加大城乡中小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配齐配足教学设备,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样化教师交流轮岗等重要举措,实现优质教育资源质的提升与量的扩张。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完备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区内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的共同提高,实现基础教育高水平、高层次的均衡发展。

三、工作原则

(一)深化改革原则。在深化教育手段和方法改革的基础上,把解决教育经费投入、教育资源整合、教师转任交流和教师待遇改善结合起来,着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更新办学理念,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探索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学校办学积极性,激发办学活力。

(二)区域统筹原则。统筹区域内教育整体规划,统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文化特色学校的发展策略,积极创新学区管理制的思路、办法和运行模式,实现区域学校优质均衡发展。

(三)合作共生原则。立足教育的公益性、公共性、普惠性的属性,主动担当责任和义务,实现让弱校变优,促优变强。通过学区长学校输出先进办学理念、管理方式、教育教学方法等,带动成员学校内涵发展和提升,促进共同发展。

(四)特色发展原则。把实施大学区管理制与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结合起来,注重优质学校文化在学区的培植和发展,大力塑造学区教育品牌,力争形成学区化的办学理念、管理风格和文化特色,达到“一校一品”、“一区一品”。

四、大学区划分及设置

大学区的划分根据名校引领、相对就近、优势互补、分步推进、共同提高的原则组建。大学区模式分为“紧凑型大学区”和“松散型大学区”两种模式。“紧凑型大学区”学区长对学区实施一体化管理,根据需要管理学区内的资源调配。“松散型大学区”内各成员学校的法人、校名、行政隶属关系不变,原则上保持人、财、物独立。学区长学校校长担任学区长和学区管理领导小组组长,成员学校校长是小组成员,学区学校之间本着优势互补的原则,通过教育资源共享、学校文化共建、教育教学互助等方式互助成长,均衡发展。

结合区域教育发展水平和学校分布状况,确定8所为学区长学校试点,先行开展学区制管理试点工作,以学区长学校为中心向周边辐射。

(一)设置松散型大学区8个。学区长学校分别为:市实验小学、临河区第二小学、临河区第四小学、临河区第五小学、市第二中学、临河区第四中学、临河区第五中学、临河区第二中学。

1.市实验小学学区(3所):市实验小学、市二中小学部、曙光学校。

2.临河区第二小学学区(3所):临河区第二小学、临河区第八小学、临河区第十小学。

3.临河区第四小学学区(3所):临河区第四小学、临河区汇丰学校、临河区第八中学小学部。(其中临河区第四小学与临河区汇丰学校为紧凑型学区)

4.临河区第五小学学区(3所)临河区第五小学、临河区逸夫学校、临河区第六小学。(其中临河区第五小学与临河区逸夫学校为紧凑型学区)

5.巴彦淖尔市第二中学学区(2所):巴彦淖尔市第二中学、临河区第六中学。

6.临河区第四中学学区(3所):临河区第四中学、临河区第二中学、临河区城关学校。

7.临河区第五中学学区(3所):临河区第五中学、临河区第八中学、临河区第九中学。

8.临河区第二中学学区(4所):临河区第二中学小学部、白脑包学校、新华学校、古城学校。

(二)设置紧凑型大学区3个。分别是临河区第四小学学区、临河区第五小学学区和临河区曙光学校学区(临河区曙光学校、临河区城关学校)。

五、大学区的管理机制

(一)学区长负责制。学区长可对学区实施统一管理,在学区内的专项资金使用和资源调配等方面赋予一定管理权利,学区学校接受学区长的管理指导。为保证学区制的正常运行,建立学区校长联席会议制度。校长联席会议为学区管理的领导机构,校长联席会议由学区内学校校长组成。学区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校长联席会议。校长联席会议主要任务:制定学区的发展规划、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制定并完善学区的各项工作制度,协调、探讨学区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学区内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安排学区内教育资源等。

每个学区设立一个办公室,地点设在学区长学校,主任设1名,由学区长学校分管的副校长担任,副主任从其他学区学校各抽调一名分管领导担任。根据学区制定的计划方案组织落实学区管理各项工作(如课程实施、教育研训、设施设备管理等),负责收集、整理学区管理的各种资料、图片,组织人员定期编辑学区活动简报等。

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试点工作由局党组统筹领导,局长负总责,各分管领导各负其责,各股室承担相应职责,成员由各学区成员学校校长组成。在局党组统筹领导下设工作督导巡视组,组长由督导室张茂贵主任担任,成员从专兼职督学人员中抽调。主要职责是指导、督促、检查学区管理各项工作实施情况和学区长及成员单位工作,做出推进评价。

(二)学区教研制。充分发挥学区长学校学科教师优势,开展名师、骨干教师听课、评课和教学研讨等活动,组织教学引领和学科教学培训,促进成员学校教师专业成长。学区成员学校应积极承担教科研工作。学区长统筹规划学区课题的开题、研究、结题、展示等活动,由课题负责人牵头,组织成员学校共同开展研究。整合相同或相近研究方向的课题,扩大课题研究的覆盖面,进一步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和层次。

(三)学区划片招生、就近免试入学制。实行学区制管理改革试点工作后,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根据《临河区人民政府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方案》,坚持就近、免试入学原则,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实行学区划片招生。招生的范围将根据城区人口变化和学区办学规模进行动态调整。

(四)教师有效交流机制。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是教师队伍的均衡发展。在学区的统筹布置下,将优质教师合理的分配和科学的双向流动。学区内教师交流主要采取学科团队支教、骨干老师带教、跨校师徒结对子等方式进行,时间以每学期一至两周为宜。不断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和学科结构。一是学区内建立健全校长或学校中层领导跟班交流机制,为薄弱学校注入优良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使其缩小与优质学校的差距。二是学区管理层要完善教师流动的约束机制和柔性流动机制,在教师评优晋级方面,把是否进行过学区内开放课堂、跨校兼课、跨校集体备课等作为重要参考依据。交流的教师原则上本人的编制、工作岗位及年度绩效考评在原学校不变。

(五)捆绑式发展。学区要逐步实行教学统一管理,力争达到“五个相对统一”,即课程计划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研活动统一、考试和评价统一、师资培训统一。在统一的基础上要注意两点。一是防止优质资源稀释。学区的初始目的是“以强带弱”,促进同一区域内学校的共同提高,从而缩小学校间的差距。要做到既不影响优势学校的发展,又能够促进薄弱学校的迅速跟进。二是正视差异,特色互补。通过整合学区内各校的教学资源,发挥校际优势,促进学区内各校之间的共享、共建、共融、共进,实现从“差距合作”到“差异合作”的转变,在提升弱势学校教学水平的同时要促进优势学校自身的发展。

(六)学区再生机制。要通过提高成员学校的教育质量、师资水平和社会声誉,促进成员学校在学区内成为新的品牌学校,鼓励其在一定条件下脱离学区,利用其品牌和教育资源组建新的学区,扩大优质资源增量。
(七)网上资源共享

构建学区、学校现代网络教育信息平台,实行教师之间互联、互助,学区之间教育管理、教研活动、课件资源、教学经验交流等教育信息共享、教改成果共享和名校名师资源共享。通过网络平台,实行学区管理信息传递、经验交流、教学 资源的交互共享,构建评价管理平台和教师网络互动学习平台。

六、推行大学区管理制改革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成立由政府分管区长任组长,教育、财政、人社、编办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义务教育大学区制管理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此项工作。各成员单位要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把学区制改革试点工作列入本部门工作计划,认真履行本部门工作职能,扎实推进。区教育科技局也要建立相应管理机构,依照各自职责开展部署、指导、服务、督促、考评和档案建设等具体工作,及时发现、研究、解决、纠正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各个学区分工要合理,职责要清楚,工作要明确,在学区长的指挥和领导下,工作步调一致,齐心合力完成既定目标。

(二)经费保障。临河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工作经费,用于学区管理的运行和管理,并逐步加大资金投入。争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每年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各学区内成员学校在设施配备、教学活动开展、教科研工作方面加大经费支持力度,确保学区管理改革积极稳步地推行。

(三)师资保障。教育和科技局、人社局、编办将研究探索学校之间教师双向流动的措施与办法。进一步加大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力度,实现教师队伍的双向有序流动,不断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和学科结构,配足配强学区管理层力量,提升管理水平。学区成员学校和学区长学校要相互派送一定数量的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在学区长学校和成员学校承担相应的教育教学任务,接受学区长学校的培训和管理,促进大学区成员学校共同发展。

(四)信息保障。要不断强化工作措施,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网络及教育资源库建设,确保学区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得到共建共享。

(五)评价保障。充分发挥教育督导部门的监督指导职能,将学区管理制改革纳入对各校教育综合考核之中,加强对学区管理制改革工作运行状况的定期监测和督导评估。

(六)教科研保障。要加强教科研引领,指导学区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抓好校本教研,鼓励教师全员参与教研教改活动,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临河区人民政府

2017年6月29日


 
           
主办:临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临河区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
蒙ICP备13003680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8020002    蒙公网安备:15080202000021号
网站地图    网站支持IPv6
电话:0478-8526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