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152801011749789X/2023-00001 | 主题分类 |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发布机构 | 临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文 号 | 临政办发〔2023〕33号 |
成文日期 | 2023-06-09 | 公文时效 | 失效 |
临政办发〔2023〕33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临农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狼山农场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区直各有关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切实做好我区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各项工作,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2023年临河区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临河区人民政府
2023年6月9日
2023年临河区面源污染综合治理
工作方案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事关我区农村生态建设和农业绿色发展。为进一步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按期完成环保督察反馈我区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整改工作,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根据各级党委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立足“三农”工作实际和新时期发展需要,持续深化农业生产污染防治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完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体系,提升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能力,把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发展现代农业紧密结合起来,持续推进“四控”“两化”行动,为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推动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二、工作目标
实现化肥亩均减量3.2公斤(折纯量)、农药亩均减量5.4克,实现农药包装废弃物及农用薄膜全域回收,农膜回收率达到8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1%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1%以上。
三、重点任务
(一)“四控”行动方面
1.控肥增效方面。一是鼓励农户广泛施用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量,全面提高耕地质量。鼓励有机肥生产企业加大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对使用有机肥农户加大指导服务力度。鼓励种植户积极增施有机肥,今年计划实施有机肥示范项目2万方以上(瓜菜集中连片达1000亩及以上、粮油作物集中连片达2000亩及以上方可享受项目)。二是充分发挥现有智能配肥站功能,根据作物需要配制专用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实现作物精准施肥;通过新增缓控释肥、高效复合肥、微生物菌肥等新型肥料替代传统的二铵、尿素。三是新增追肥机械侧深施技术3万亩替代传统的撒施。9月底新增配方肥和新型肥料施用面积1.9万亩,总面积达到144万亩;5月底完成增施有机肥2万亩,总面积达到90万亩;7月底前完成新增机械侧深施3万亩,总面积达到42.2万亩。通过以上措施化肥亩均减量3.2公斤(折纯量),提高化肥利用率,实现化肥用量负增长。
2. 控药减害方面。一是加大科技推广力度,重点推广生物防控、生态调控、生物农药、灯诱、色诱、性诱等绿色防控技术,9月底前完成推广123万亩;9月底前完成推广统防统治85万亩;7月底前推广除草剂减量技术模式14万亩;7月底前推广膜间除草技术102万亩。二是加强市场监管,严禁销售禁用药物,3家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店要实行实名购药、台账管理。三是通过奖补与强制双重措施,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对只销售不回收的农药经营店,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干以处罚。本年度计划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50吨,依托农药经销商,按照3元/公斤的标准对我区种植使用农药的包装废弃物进行统一回收,并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通过以上措施,使农药亩均减量5.4克,提高农药利用率,实现农药用量负增长。
3. 控膜提效方面。一是加强源头防控、加大市场监督力度,从源头控制非国标地膜的生产销售,对违规的生产企业和经销商进行严厉打击,加强地膜准入管理,建立全程监管体系,落实各方主体责任,从源头上确保不达标的地膜产品不出厂、不进店、不进地,加大对网上销售、上门服务等销售方式的监管力度。二是积极推广农膜减量替代技术应用与机械捡拾结合,综合施策,严防严控农膜污染。2023年6月底前推广玉米后茬免耕种植“一膜两用”技术2.5万亩,推广无膜浅埋滴灌0.75万亩。三是将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的发放与废旧地膜离田行为相挂钩,带动全区形成良性农膜回收氛围。6月底前推广加厚地膜21.36万亩,全生物降解膜4.992万亩,12月底前新配套专业回收机械22台以上,提高残膜当季回收率,减少地膜残留。四是结合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工作,实施临河区全域农膜回收行动,按照“谁使用、谁回收”的原则,将废旧地膜及时捡拾收集、就近堆放至废旧地膜回收网点。遴选规模较大、机械配备能力较强、运营良好、开展残膜回收的企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新购置的地膜回收机械进行补贴,按照小型农膜回收机每台补贴2500元、大型农膜回收机每台补贴5万元的标准给予补贴。五是畅通回收渠道,加强地膜回收点运行监管。乡镇(农场)指定专人负责,区级由农牧局组织乡镇、农场统一进行回收,大力培育专业化服务组织,逐步构建以旧换新、经营主体上交、第三方机构回收等多元化回收机制,构建从田间到回收处理企业的全链条地膜使用回收处理渠道。六是扩宽处理渠道。对于瓜果蔬菜等根茬小且易分离易收回的地膜,探索按照使用者田间收集、企业再利用、政府给予补贴的方式进行资源化利用,并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对于玉米、葵花等根茬大且难分离难回收的地膜,具备生物质发电厂的,可统一收集进行焚烧发电能源化利用;不具备条件的,可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参照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按照户收集、村集中、乡转运的路径,由乡村垃圾回收点就近就地进行无害化处理。通过以上措施,实现地膜当季回收率稳定在85%以上。
4. 控水降耗方面。工程节水方面,实施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8万亩,结合国家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不断完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工艺节水方面,新增水肥一体化12万亩,种植结构调整0.7万亩。对集中连片200亩以上,新建并应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铺设临时管道的每亩补贴80元;对集中连片500亩以上,新建应用固定式管道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每亩补贴150元;对农高区购买使用移动式引黄直滤滴灌设备的每台补贴1万元。管理节水方面,做好国家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同时试点推广井黄双灌水肥一体化新模式。逐步提高农业用水灌溉系数,年度新增节水1190万方。
(二)秸秆综合利用方面
坚持“因地制宜、农用优先,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以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利用为主攻方向,培育发展我区秸秆加工利用产业化主体,鼓励秸秆还田、回收、资源化利用,对集中连片1000亩及以上进行秸秆还田的项目区给予50元/亩补贴,实现项目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以上,带动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以上。
(三)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方面
大力推广以畜禽粪肥还田为主的利用方式,加大技术指导和服务,引导养殖场、养殖户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提高精准管理水平。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年出栏生猪1000头以上、奶牛存栏100头以上的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装备配套率达到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1%以上。依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建成的村级堆沤场、乡镇级粪污处理中心及区级社会化服务平台,结合农村污水及垃圾处理,解决中小养殖户和散养户粪污处理难题,推动建立粪污收集、贮存、运输、利用机制。
(四)黄河河道面源污染整治方面
针对滩区主要农作物、重点生产环节推行面源污染防控技术措施,减少农业生产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一是减少化肥用量。通过种植结构调整、推广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氮肥后移、机械深施肥等精准施肥措施,推广应用新型缓控释肥、水肥一体化技术使用水溶性肥料,提高化肥利用率;通过增施有机肥、深耕深松、轮作倒茬、秸秆还田等措施提升地力,减少作物生长对化肥的依赖。二是减少农药用量。开展安全用药、对症选药、适期防治、合理混配、轮换用药,推广使用助剂+高效、低毒、低残留、低用量农药,普及科学用药知识,提高科学用药水平;积极发挥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的作用,开展统一用药、集中防控、联防联控;大力推广释放天敌、生物农药、诱捕杀灭、轮作倒茬、错期种植、机械除草等绿色防控措施,减少滩区农药使用量。三是严格控制地膜污染。结合种植结构调整,因地制宜推广不覆膜种植技术,覆膜作物要严格推行国标地膜,高滩区积极推广地膜后茬免耕、玉米“一穴双株”、膜侧种植、向日葵扩行降密等新技术。集中开展农膜回收攻坚行动,提高回收率。对残膜与作物根茬难分离、难回收的,由乡镇统一组织,按照户收集、村集中、乡转运的路径,清理转运出黄河滩区,避免进入河道造成新的污染。四是加强秸秆收集和综合利用。引导滩区农民开展秸秆粉碎深翻还田或转化成饲料发展养殖业,动员农民将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或收集清运离田,确保农作物秸秆不进入行洪河道,避免对下游水利等设施造成影响。五是加快推进畜禽粪污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河道内散养户可利用塑料薄膜简易粪污存储池进行存储、发酵还田;积极引导河道内散养户逐渐减少养殖量,逐步退出河道养殖。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责任落实
为切实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安文哲 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
副组长:刘 浩 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
赵国栋 区政府副区长
李 泉 区政协副主席、区农牧局局长
成 员:罗 钢 区政府办副主任
张宝玉 区生态环境分局局长
李治文 区水利局局长
尚永亮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
燕 军 区统计局局长
苗三明 区农牧局副局长
韩学平 区耕地质量保护中心主任
各乡镇乡(镇)长,临农公司、狼农公司董事长
领导小组负责综合调度和指导全区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农牧局,由农牧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负责贯彻落实领导小组的各项部署,检查督促各成员单位做好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强化资金保障
统筹项目资金使用,计划继续从2023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中提取2666万元,用于我区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措施实施,其中:330万元用于增施有机肥保护耕地地力,1065万元用于残膜离田回收,271万用新购置残膜回收机械补贴,15万元用于无膜浅埋滴灌技术推广应用,920万元用于新增水肥一体化推广应用,15万元用于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50万元用于秸秆综合利用,项目间资金可根据实际完成情况进行调整。
(三)强化考核督查
要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在实绩考核目标体系中的权重,将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年度重点督查内容,区政府督查室要全程跟踪督办,定期不定期向领导小组报告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推进进度,对落实不力的单位负责人进行通报约谈,确保将该项工作落到实处。
附件:1.2023年临河区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项目补贴一览表
2.各乡镇(农场)残膜回收机械任务分解表
附件1
2023年临河区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项目补贴一览表
序号 | 项 目 | 数 量 | 补贴标准 | 合计 (万元) | 资金来源 |
1 | 增施有机肥(腐熟羊粪、含撒施)(瓜菜≥1000亩,粮油≥2000亩) | 2万方 | 165元/方 | 330 |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 |
2 | 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 | 约50吨 | 3000元/吨 | 15 | |
3 | 残膜离田回收(园区) | 5万亩 | 15元/亩(自筹5元) | 75 | |
4 | 残膜离田回收(散片) | 99万亩 | 10元/亩(自筹5元) | 990 | |
5 | 残膜回收机械 | 大型机械14台,小型机械804台 | 大型机械每台补贴5万元,小型机械每台补贴2500元。 | 271 | |
6 | 集中连片200亩以上推广应用无膜浅埋滴灌技术 | 7500亩 | 20元/亩 | 15 | |
7 | 集中连片200亩以上新建应用临时管道水肥一体化技术 | 2万亩 | 80元/亩 | 160 | |
8 | 集中连片500亩以上新建应用固定式管道水肥一体化技术 | 5万亩 | 150元/亩 | 750 | |
9 | 农高区购买使用移动式引黄直滤滴灌设备 | 10台 | 每台补贴1万元,农户自筹5000元。 | 10 | |
10 | 秸秆还田 (集中连片≥1000亩) | 1万亩 | 50元/亩 | 50 | |
合计 | 2666 |
附件2
各乡镇(农场)残膜回收机械任务分解表
序号 | 乡镇 | 任务数(台) | 备注 |
1 | 乌兰图克镇 | 80 | |
2 | 干召庙镇 | 150 | |
3 | 新华镇 | 140 | |
4 | 白脑包镇 | 100 | |
5 | 狼山镇 | 90 | |
6 | 城关镇 | 50 | |
7 | 双河镇 | 60 | |
8 | 曙光乡 | 40 | |
9 | 八一乡 | 40 | |
10 | 临河农场 | 27 | |
11 | 狼山农场 | 27 | |
合计 | 8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