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蒙文版
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报告
日期:2022-02-17 09:41  来源:临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录入:web  
    
2021年临河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月9日在临河区第十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区政府代区长 安文哲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临河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过去四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四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定有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如期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十三五”胜利收官,“十四五”顺利开局,为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奋力赶超跨越,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初步核算,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08亿元,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5.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0.9 亿元,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7276元和24234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位于全市前列。

我们聚力转型升级,产业基础更加坚实。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初步成效,建成高标准农田53万亩,完成农田节水改造31万亩,粮食生产连年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199个,金伯利、鲜农、浩彤等科技示范园区带动能力凸显建成规模化养殖场1651个,牧业年度羊饲养量达到586万只,临河区肉羊获评内蒙古特色农畜产品优势区;4家企业16款产品授权使用“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实现产销两旺。工业经济稳步向好,巴彦淖尔现代农畜产品物流园区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承载能力显著提升,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及奖励办法,带动实施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31项、完成投资64.9亿元;全区独立核算工业企业554户,建成自治区企业研发中心27家,备案高新技术企业32家,蓝宝石、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破题起步,石油勘探取得重大突破。服务业发展活力不断迸发,维多利广场等大型商业综合体业态愈加丰富,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营,京新高速、国道G242等公路建成通车,临河到呼和浩特城际特快列车开通运行,包银高铁临河段开工建设高效流通体系日趋健全成功举办龙舟赛、马拉松等一系列国家级体育品牌赛事。

我们致力统筹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常住人口由2017年的55.4万增加到58.2万,城镇化率达到70.1%。实施棚户区、老旧小区、“三供一业”等改造458万平方米,建成公租房541套,城市宜居度逐年提升;实施民主街、庆丰西街、金川北路等25条道路新建及改造工程,敷设雨污、供热等各类管网1135公里,实施河套大街西延段、北郊公园等重点绿化工程,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6.9%,生态红利逐步释放“街长制”全面推行,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市容环境有效治理,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扎实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有效改善,卫生厕所普及率、畜禽粪污利用率分别达到85%90%以上;完成通道绿化2.4万亩、村庄绿化560个,建设样板示范村30个,狼山镇富强村荣获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城关镇友谊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干召庙镇民主村荣获全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新改扩建农村公路827公里,公路优良率达到80%,入选“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我们全力攻坚克难,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5亿元,建成产业扶贫项目19个,“1233”产业扶贫机制入选全国《产业扶贫典型案例》,代表自治区接受了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验收,现行标准下1898户、407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如期高质量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十大专项攻坚行动”临河蓝成为常态;乌梁素海流域临河段水生态保护和治理成效明显,建成中水回用系统,湖泊海子得到全面修复;“四控两化”行动扎实推进,国土绿化造林26.7万亩,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全部整改销号,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化解政府债务164.1亿元,获得自治区化债奖补资金6.6亿元;成功申报国家隐性债务化解试点县,获得国家化债试点再融资债券37.05亿元,帮助地方金融机构压降不良贷款53.6亿元,风险隐患得到有效防控

我们大力深化改革,发展后劲持续增强。总书记嘱托的三项改革取得积极进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稳步推进,实施改革任务697项,形成改革成果927项,“救急难”、田园综合体等改革列入国家、自治区试点。“放管服”“互联网+政务服务”等改革深入开展,“四办工作全面推进,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综合行政执法等改革全面完成,财税、金融等领域改革积极推进,教育、科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获得国家通报表扬,发展动力和活力多点激发。

我们着力惠民利民,民生福祉全面增进。投入民生资金134.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0%以上。新改扩建学校13所,招聘优秀教师823名,以自治区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高考本科上线率连年攀升人民医院完成整体搬迁改造获批三级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获批三级医院,分级诊疗、医共体、医联体建设成效明显;持续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常态化疫情防控扎实有效综合运用金融、司法等方式解决房地产领域三难历史遗留问题,累计交付回迁房2.4万套、商品房3.8万套。建成公益书屋、健身中心以及文体活动场所690个,群众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全民参保计划稳步推进,医疗保险综合参保率达95.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发放各类社会保障资金30.4亿元,妇女儿童、残疾人、老年人权益得到有效保障,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全面加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形成。刑事、治安案件逐年下降,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显著,应急管理能力不断提升,信访维稳、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巩固。

同时,国防动员、人民武装、外事侨务、民族宗教、红十字、共青团、工会、妇联、文联、残联、气象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各族人民,我们众志成城,负重拼搏,用实干实效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现代农业步伐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培育农牧业龙头企业8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45家,落实订单面积123万亩,直接参与产业化经营农户5.2万户;数字农业快速发展,河套灌区农牧全产业链数字经济平台签约落地,新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5个,农高区进入国家拟建名单。投入运营现代化奶牛牧场3个,建成肉羊示范养殖小区10个,入选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工业经济步履更实。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3.7亿元,签署11个项目、协议投资44.7亿元。华北油田巴彦勘探开发项目初步探明储量1亿吨左右。向日葵全产业链融合、大北农饲料生产加工、燕京金川智能制造和机器换人等37个项目开工建设。联邦制药合成I车间、昌盛钢压延生产线技改、山海年产800辆专用汽车等项目建成投产。现代服务业提质提效。外贸出口总额实现13.2亿元,保税物流中心(B型)完成进出口货物6240吨;成功举办农民丰收节、消夏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接待游客207.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9亿元;全区电子商务交易额实现69.6亿元,增长10.2%;各类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07.9亿元,增长8.9%;贷款余额466.3亿元,增长6.4%。城镇面貌明显改善。新开工房地产51.8万平方米,实施非成套住宅、老旧小区改造75.4万平米;创新方式、多措并举化解房地产领域“三难”问题,解决“入住难”493套、“回迁难”568套、办证难10398套。北边渠综合改造基本完工焕发生机活力,实施平房区集中供热、城郊村“煤改电”采暖改造6500户,空气质量更加优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服务企业项目指挥部实体化运营,协调解决了一批企业、项目、产业发展中难点堵点问题。全面落实国家减免税延期缴纳税费等有关政策,直接惠利市场主体1.9户;组织召开“政金企”对接会,为2.1万户企业、个体工商户等争取金融信贷支持32亿元;临河区农村产权服务中心挂牌成立,探索推进棚圈舍、设施农业抵押贷款,农户解决贷款7.9亿元政府自身建设持续加强。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从严惩治不正之风,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全面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不断提升,“八五”普法全面开展,法治政府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提请区委研究重大事项13项,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事项5项积极听取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建议,办理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294件,办复率均达到100%。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实现了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目标。

各位代表!奋斗成就梦想,实干铸就辉煌。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四年来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等15项国家级荣誉,获得“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等27项自治区级荣誉。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历届政府班子的励精图治,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拼搏。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社会各界人士,以及所有关心、参与、支持临河区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经济发展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压力,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风险和挑战不确定性增大。我们也充分认识到自身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主要是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不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产业、新增长极培育不够;优质教育和优质医疗与人民群众新期待相比还有差距;部分干部存在创新不足、担当不够等问题。

各位代表!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特别是在乡村振兴、解决房地产领域“三难”问题、支援额济纳抗疫、化解债务、处理信访矛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广大干部群众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为我们树立了干事创业、奋发前行的旗帜标杆。我们一定要以想干事的姿态、能干事的本领、干成事的作为,直面问题挑战,全力攻坚克难!我们坚信,有习近平总书记的引航定向,有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厚爱,有委的坚强领导,有善作善成的干部队伍,有58万勤劳智慧的临河人民,我们一定能够创造出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人民的新业绩!

 

今后五年工作思路2022年工作安排

 

今后五年,是奋斗“十四五”、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五年,是建功新时代、大步迈向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黄金五年。我们必须实干行动彰显市府新担当、体现市府新作为、提高市府带动力,以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敢闯敢干、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努力干出一番大事业、闯出一片新天地。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紧扣筑牢“两个屏障”、建设“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的战略定位,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围绕市委“五高”奋斗目标,锚定“勇当排头兵、争做示范区、建设新高地”的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打响全面振兴工业硬仗,全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奋力谱写临河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市前列,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生态文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今后五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精准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十大专项攻坚行动”,持续开展禁燃禁放禁烧禁扬“四禁”工作,精细化抓好散污散煤散尘“三散”污染源治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统筹做好护水、管水、治水、防水、兴水五篇文章,持续加强黄河河道和滩区治理,实施黄河国家湿地公园退耕还湿、黄河沿河廊道生态修复等工程,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强化点源、面源、内源污染防治的系统性、协同性和精准性,进一步加强“雨、污、中”水管网建设改造力度,持续巩固治理成果。严格落实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田长制,推进“四控两化”行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计划,扎实开展厕所、垃圾、污水治理“三大革命”,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扩面提质。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突出抓好重点工业企业清洁化生产和绿色化改造。全面推行林(草)长制,实现林草资源的科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让每一个公民做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和推动者,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作出积极贡献。

(二)坚持创新引领,推动产业振兴崛起。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建设高标准农田40万亩,新增设施农业2.5万亩,全程机械化种植193万亩,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程,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和产业化联合体,建设小麦、玉米、番茄、向日葵等产业集群,打造肉羊、奶业等优势产业带,建成一批现代科技产业示范园、仓储物流园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在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致贫返贫。全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牢固树立“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理念,狠抓延链补链强链,探索实施“链长制”,着力构建具有临河特色的“7+4”现代产业体系。把新能源产业作为工业经济的主导,将生物制药、能源基础、装备制造、新材料等4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光伏、生物质发电、风电智能制造等产业;围绕肉羊、饲料、面粉、绒纺、籽仁、番茄脱水菜、数字畜牧等7大产业,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全面带动传统产业向规模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力争到2025年实现产值200亿元;认真落实“科技兴蒙”行动,依托高校、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双创”活动培育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提升新兴产业人力资本投入质量。着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以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特色文旅为发力点,积极发展总部经济,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新高地;完成包银高铁临河段建设,实施国道G110、G242等新改建工程,构建立体化交通网络;主动融入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深度挖掘黄河文化、河套文化、西口文化内涵,推进农文旅体深度融合发展紧盯国家农高区建设,聚焦“农、高、科”三要素,按照“两年成型、五年成势”的发展目标,充分利用好自治区“科技兴蒙”专项资金和市级配套专项资金,加快推进“天赋河套”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园区和全国分仓中心建设,科学规划建设铁路物流园区,开通运营“中欧班列”,积极创建综合保税区和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推动国家农高区建设成为全国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

(三)坚持系统思维,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深化协作联动。更宽领域、更大范围融入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呼包鄂乌协同发展区,积极承接京津冀地区优质产业转移,深度参与对蒙开放区建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支持本土龙头企业“走出去”拓展市场。强化首位意识。主动扛起市府责任,积极推进临河主城区与农高区、经开区、双河区、物流园区融合互促、协作共兴。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和包容审慎监管,打造更优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最大程度利企便民。厚植发展潜力。“深谋、勤跑、善争”上做足文章,加强与国家和自治区“十四五”规划、各项政策的衔接,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项目,加速扩大有效投资。树立风险意识。着力盘活呆滞资产、低效无效资产,稳妥有序化解政府存量隐性债务,有效防范房地产、产业链供应链等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四)坚持人民至上,推动幸福指数升级。聚焦共同富裕目标,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实施教育强区战略,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实施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行动,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质量通过国家验收。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培育发展优势特色专科,扶持和促进蒙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着力构建公共卫生防疫体系,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加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支持慈善公益事业发展,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强化政策支持,关心关爱残疾人、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统筹规划“一老一小”服务设施数量、规模和布局,让群众就近就便享受服务。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大力实施道路畅通工程、管线更新工程、环境治理工程,有序实施老旧小区、平房区改造,统筹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抓实抓严抓细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坚决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做实网格化、智能化管理,有效预防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风险评估等工作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产生,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2022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履职开局之年,做好政府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区委十四届二次全会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十一届二次全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准确研判形势,精准定策施策,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遵循。我们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确保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10%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有效降低。

围绕完成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乡村振兴,掀起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高潮

实施产业兴农行动。围绕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两大抓手,以推动农民增收为最高目标,大力推进产业强村富民行动。深入开展主要农作物农业全程机械化,推广使用卫星导航、无人驾驶等农机新装备和农业新技术,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23万亩,确保耕地保有量在200万亩以上、粮食播种稳定在100万亩以上,坚决扛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以土地流转为引擎,带动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新增土地流转10万亩、设施农业5000亩,新建续建市区重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0个。以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为契机,新建规模养殖场20个,新增优质基础母羊20万只,牲畜饲养量达到615万头(只),启动运营活畜交易市场,持续夯实“中国羊都”基础;以瘤胃胶囊研发推广为抓手,努力建设数字畜牧业全产业链技术输出基地。认证“二品一标”、名特优新产品10个以上,新增4款“天赋河套”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产品,努力争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稳步推进乡村建设。完善中心镇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促进人口、产业集聚。实施“一乡镇一片区”乡村振兴区域试点示范提升工程,全面推进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重点区建设,以点带面、连线成片推进乡村振兴。加快编制村庄规划,精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合理安排村庄建设时序。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配备垃圾转运车445辆,新建农村生活垃圾焚烧炉5座、卫生厕所1000座,继续安排财政奖补资金520万元,进一步激发镇村组工作积极性;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村7个,新改扩建农村公路207.5公里,改造危桥45座;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快建成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

激发农业农村活力。盘活农村闲置资产资源,创新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新增农民合作示范社15个、示范家庭农场150个、自治区级以上龙头企业3家以上。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大学毕业生、退休干部等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大力开展“乡村振兴大比武”,激发勇于担当、争先创优、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不断完善“一统三治”治理模式,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深入开展“干净人家”“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

(二)聚焦工业振兴,着力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

推动工业扩量提质。紧紧围绕“7+4”现代产业体系,夯实产业基础、延长产业链条、补齐产业短板,不断稳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引导优质要素资源向工业领域聚焦。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全力保障联邦制药9吨他唑巴坦联源热电联产二期12个项目建成投产,积极扶持华北油田巴彦河套勘探开发、临河热电厂灵活性改造置换、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11个项目形成效能,加快推进德源有机肥改扩建、海大生物饲料等6个项目开工建设,重点跟进富邦500吨多杀菌素、三一重能风机和叶片加工产业园4个项目取得新突破。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健全完善领导干部联系走访企业制度和企业家座谈会制度,深入开展企业“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切实做到反映的问题“能办的马上办、需要协调的合力办”,全力打造“项目能落地、办事不求人”的营商环境。抓好企业梯度培育,紧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快推动恒丰银粮面业、富川饲料等企业上市步伐,支持永明机械、金草原等8家企业提质、升规,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全区工业发展水平。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围绕重点产业、首位产业和特色产业,坚持领导干部带头招商、人人招商、全民招商,大力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专业招商,着力引进国内“500强”投资者,不断提升招商实效。围绕本土企业实施再造工程,千方百计推动现有企业持续增资,支持企业扩产增效,既把盘子做大、链条做长、品质做优,又在存量“滚动发展”中吸引增量“滚滚而来”,使小企业变成大企业,大企业变成强企业。健全完善招商引资考核激励机制,落实好区领导包联重点产业链工作机制,树立招商工作重数量更重质量、重签约更重落地、重规模更重效益的鲜明导向,确保年内引进到位资金35亿元以上。

强化关键要素保障。健全“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服务产业发展。全面推行项目审批代办服务,高效运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平台,持续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抓实做细项目前期工作,在土地、能源、供水等物质资源上重点支持,在用工、融资、物流等政策措施上精准服务,实行全周期、全流程、全要素保障,力促重点项目早落地快达产。积极争取中央、自治区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支持,加强专项资金绩效评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强国有资产运作能力,为项目建设提供高效服务。

聚焦现代服务业,不断挖掘高质量发展潜力

促进消费升级。启动实施消费升级和培育发展新消费行动,支持互联网平台企业向线下延伸,引导实体商业直播带货,鼓励创建网红经济集聚区;优化城区便民市场,做大五谷城智慧农批市场,推动东方商贸城全面运营;精心打造河套特色美食文化地标3个,积极发展“智慧街区”“智慧商圈”,着力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推动住宿餐饮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升级转型,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5亿元。

畅通流通体系。强化现代流通企业培育,促进物流降本增效,引进培育国内外骨干物流、电商企业,助推“天赋河套”总部基地全方位、高水平运营,保障华北油田联合站、转运站、指挥中心等项目建成投运,推动国家冷链物流基地、浩彤现代智慧物流产业园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构建承东启西、北开南拓的区域性物流枢纽和集散网络。抓好流通供应链的全链条整合完善,推进173个村“快递进村”建设,健全完善区、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强化外贸企业服务,力争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投入使用。

做精旅游产业。促进“文化+”“旅游+”多业态融合、各要素集聚,加强智慧文旅等基础配套建设,加快推进浩彤·彤锣湾文旅康养试验区、镜湖生态旅游、黄河诗词文化旅游自驾游营地、马文化产业园等建设,力争把王府商业街黄河弯文化旅游产业园打造成农文旅融合发展对外展示窗口。倾力打造河套工业农耕文化观光游、西北部湖泊山川生态游、黄河文化研学体验游、亲子特色休闲游等精品旅游线路,积极发展乡村特色“微”旅游,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的旅游格局,真正让临河“有人来、留得住、能消费”。

聚焦城市更新大力推动现代城市建设

精准优化城市功能。树立市区一体、共同发展理念,合理确定城区边界和容量,科学规划城市建设,建设一批高品位的风情街区、商业街区、精品连锁酒店,构筑鲜明城市符号,提升城品质,形成独有魅力。加快5G商用步伐,完善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让临河人民享受“数字化”新生活。统筹抓好北边渠、河大旧址平房区、高铁站周边等重点片区开发,同步建设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抓好养老、旅游规划建设,推进河套非遗小镇、黄河生态廊道等项目建设,增强城市辐射带动力。

精细提升城市品质持续实施东升路、长春街、光明街、幸福路等道路畅通工程,同步配套给排水管网及道路照明工程。持续提升城市居住品质,改造老旧小区31个,通过新建安置、货币化安置、非成套住宅改造等方式实施1520户棚户区改造及周边基础设施配套;新增公共停车位1.2万个。持续开展城市供水水质和污水处理提升行动,新改建供水、污水管网、输配电线路335公里。持续巩固园林绿化存量改造社区口袋公园6个、城市节点10个让老百姓家门口体验“百草园”

精心抓好城市服务合理供应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用地,持续治理建筑和房地产领域乱象,大力推行“交房即交证”,强力推进“三难”问题清仓见底,统筹解决剩余回迁难”“入住难”“办证难”。加强城市管理,深入实施“街长制”,大力开展交通秩序、农贸市场、违法建设等重点领域综合治理,提高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积极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加快推进居住社区智慧治理平台建设运用,着力提升城市综合服务能力。

(五)聚焦生态建设,擦亮绿色发展底色

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抓好减排、压煤、抑尘、治车、控秸等重点任务,完成城郊村“煤改电”7072户,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确保空气质量稳定达标。严格落实河(湖)长制,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管,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提高城镇生活、工业污水收集和处置能力,加快推进双河镇生活污水管网以及新华镇、白脑包镇、乌兰图克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强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危险废物综合处置,投用餐厨垃圾处理厂、建筑渣土消纳场,完成垃圾处理填埋场地下水防渗改造扎实推进土壤治理和修复,确保土壤环境质量稳定向好。

完善生态文明体系实施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强化各类规划管控边界、约束性指标动态监督。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执法联动、司法衔接,让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获得合理回报,让破坏生态环境付出相应代价。完善企业环保信用评价和环境污染责任险制度,推进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和碳减排、碳金融市场机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打响生态临河品牌。严格落实黄河流域“三线一单”,建立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强化规划环评,严把准入关口,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污染。扎实推进“四控两化”行动,探索推行面源污染治理效果与项目资金、政策补贴挂钩等奖补机制。积极推行“林(草)长制”、林地经营权流转等机制,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6万亩,促进生态功能不断增强。做好“生态+”文章,大力发展经济林等生态富民产业。科学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六)聚焦改革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动力

强化科技创新。完善企业研发投入激励机制,加大科技经费投入,争取上级科技项目10项以上。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大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建设力度,新增创新平台6家以上,建设硬质小麦、肉羊、向日葵、辣椒技术创新中心4大平台,助推国家农高区建设。深化“人才+项目+资本”融合发展模式,完善人才住房、子女入学等政策,更好引进产业紧缺人才和教育、医疗等领域高层次人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培养工匠型人才。

加强改革协同。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提升“四办”工作水平,抓好“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一趟不用跑”事项达到70%以上,推广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指尖办”,强化“12345”政务服务热线平台,完善“接诉即办”指挥调度功能,满足不同群体的多样性、差异化需求。完善落实减税降费工作机制,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健全政银企风险共担机制,提高中小微企业、“三农”等贷款可获得性。深化国资国企分类改革、分级管理,推动国资国企做强做优。强化税收征管,拓展土地出让、耕地指标交易等方面的财源渠道,持续增强综合财力,为经济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提供保障。

扩大对外开放。依托电商园区等平台,积极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继续拓展B保业务,大力开展葵花籽、果蔬出口和亚麻籽、油葵、橘皮进口等业务,保持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

(七)聚焦民生福祉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扩大优质教育供给。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落实“双减”工作;聚焦建设教育强区,深入实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十条意见,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多渠道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继续推行城乡学校联盟、大学区制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坚定不移推进三科统编教材使用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启动水源路学校幼教综合楼等建设,在西区规划建设1所小学;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公开招聘优秀教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着力保障人民健康。全面落实疫情防控平急结合机制,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坚持人、物、环境同防,把外防输入作为重中之重,打牢群专结合、群防群控基础,切实筑牢人民生命健康防线。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新改扩建基层医疗机构6个,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紧密型医共体和社区卫生机构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全民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强化优生优育服务,提升人口质量。全面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水平,健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餐饮业“明厨亮灶”率保持在90%以上,保障老百姓饮食用药安全。

加强基本民生保障。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组织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重点保障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城镇贫困家庭等创业就业,新增城镇就业45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2万人。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落实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任务。完成22个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建成一批农村互助养老幸福院。深化医保改革,加强基金监管,减轻参保群众医药费用负担。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加强特殊困难群体的兜底救助保障,促进社会福利、慈善等事业健康发展。

促进文体繁荣发展。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三馆一站一室”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效能和城市文化内涵,积极推进临河区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力争工人文化宫建成投用支持文创产业加快发展,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出一批富有临河特色的文艺精品,继续办好消夏文化艺术节,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切实推动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

提高社会治理效能。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积极推动矛盾化解纠纷机制向基层延伸,有效化解信访积案。深化平安临河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深入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工作,推进实施“雪亮工程”,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巩固提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成果,实施基层应急能力提升计划,加快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统筹做好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双拥共建、人民防空、外事侨务、关心下一代等工作,支持群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

(八)聚焦自身建设,全面开创工作新局面

始终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入学习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忠诚施政,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问题,扛稳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不折不扣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确保政府系统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始终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健全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机制,加强决策调查研究、科学论证、风险评估。坚持政务公开,完善政府权责清单,提升政府公信力;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决策程序,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监督、监察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习惯在监督下开展工作,善于在监督下积极作为。

始终加强实干型政府建设。坚持把抓落实摆在政府工作第一位,坚持区委有部署政府就有行动。聚焦“勇当排头兵、争做示范区、建设新高地”目标,把“事事马上办、人人钉钉子、个个敢担当”“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作为常态化标准,落实到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真正做到说了就办、定了就干、干就干成,干就干好,形成上下贯通、层层负责的责任链条,切实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始终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强化队伍建设,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推动广大干部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不断提升应对复杂形势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解放思想,强化效能建设,创新行政方式、服务意识,注重把握民意动向,注重倾听效果回音,到群众中去做政府工作,靠群众支持政府工作,以高质量的工作推进高质量的发展。

始终加强廉洁政府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按照“一岗双责”要求,认真抓好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审计监督结果运用,加大对国有资产、行政审批、工程建设等监管力度。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带头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把财政资金更多用于为发展增添后劲、为民生雪中送炭,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得群众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蓝图绘就,惟有奋斗;扬帆破浪,正当其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奋楫争先的拼搏,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临河努力奋斗,以高质量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主办:临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临河区政务服务局
蒙ICP备13003680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8020002    蒙公网安备:15080202000021号
网站地图    网站支持IPv6
电话:0478-8526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