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蒙文版
当前位置:首页>规划计划>历史规划
日期:2012-03-13 10:18  来源:临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录入:web  
    
临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五)
 

第十章  创新驱动,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第一节  科技与人才

 

一、推进关键领域的科技创新

统筹各类科技资源,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引进一批国内外先进技术,研发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推广一批重要科技成果和共性技术,以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进优势行业、重点企业技术进步。围绕临河区的工业主导产业,引进和开发核心关键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并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技术支撑。以农业科技项目为支撑,加速新品种的选育和新技术推广,引进优质高产多抗小麦、高油高产多抗向日葵等优良品种资源,重点开发和运用喷灌、滴灌和微灌农业节水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农业设施工程技术、农业环境控制及资源替代技术等,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二、加快建立科技创新体系

紧密结合主导产业发展,建好工业集中区、农业科技中心和农业科技园区,引导科技创新要素向园区、集中区集聚,建立实验室、技术研究中心、行业研发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在主导产业的领军企业都要建起技术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使这些企业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并通过技术创新服务、产学研服务、特色产业集群共性服务,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与科研院所、央企合作,争取其分支机构落户我区,形成高科技项目实验、示范及成果转化基地。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创建科技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改善科技基础条件和基础设施,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科技活动的保障能力。

三、建设科技示范工程

通过组织实施各项科技示范工程,增加科技投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实施人才培养引进工程、科技特派员创业工程、企业创新主体示范工程、科技信息服务工程,不断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科技创新产业链示范工程、星火富民工程、粮油丰产工程、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加快科技进步。

四、加强科教普及

认真贯彻落实《科普法》,积极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的主题,面向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公众的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加大科普经费投入力度,建成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科技馆),主要公众活动场所都建有科普画廊,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和科普画廊的建设经费要单独列入财政预算。鼓励多元化社会资金投入,支持科普事业。

五、全面推进人才战略

坚持扩大人才总量与提高人才素质相结合,坚持市场机制运作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坚持人才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优化相适应,全面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创业水平,建设引进人才的“绿色通道”,将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并重,重点引进一批工业科技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在有条件的企业建立起博士工作站,以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为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献计献策。建立有利于人才稳定和人才聚集的人才管理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发挥潜能的良好社会环境。重点建设党政领导、企业管理、专业技术三支人才队伍,广泛培养高技能的技术工人和农村实用人才,形成特色优势产业人才高地。

对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进行专业轮训、岗位培训,全面提升全区党政人才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加大事业单位公考招考力度,招录一批文秘、会计、教师、医护等急缺专业高校毕业生,进一步加大对储备人才管理力度,使他们尽快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抓好人才特别是高层次骨干人才、优秀中青年人才和各类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市场对专业技术人才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培养一批具有开拓性的乡土人才,带动农民群众致富。发挥现有人才作用,积极引进人才,力争成为人才净流入区。到2010年,各类人才队伍总量达到5万人。


第二节  教育和文化

 

一、大力发展学前教育

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格局。按照城市发展规划,提高公办幼儿园的比例,在金川学校、一完小、八一学校等学校建设标准化的公办幼儿园,新开发的小区幼儿园要由教育部门统一管理,以公办模式办学。加强农村学前教育,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要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按照学前教育机构配置标准,逐步将公办幼儿园教师纳入编制管理。扩大幼儿教师编制,优先招聘高质量幼儿教师。全面普及学前教育,到2015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达到95%以上。

二、均衡发展义务教育

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首先确保硬件设施的均衡配置,到2015年实现“双高普九”,达到区域内优质均衡。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各项资源,并向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倾斜,切实缩小差距,整体提高薄弱学校、农村学校的办学能力和水平,着力解抉择校问题。大力发展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构建符合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教育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手段和评价机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合理规划全区中小学布局结构,确保老百姓有学上,上好学。按照市委和政府提出的“一市三区、两个组团”构想,“十二五”期间,临河区在西区建设金川学校,扩建临河九中,新建汇丰学校基本满足西区中小学入学需求;中心城区迁建临河九小,进一步提高九小吸呐学生能力,缓解热点学校入学压力;在八一工业园区内建设完成八一学校;合并中山学校和城关中学;临五路北布局1所完全小学。

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在2011年全面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任务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各类专项资金,对全区学校进行标准化校园建设。城区所有学校完成塑胶操场建设;全区学校全部完成水冲厕所改造。进一步补充教学仪器设备,更新教育教学设施,提高教育转给水平,提升中小学信息技术普及程度,初步实现教育现代化。

三、提升高中教育质量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8%以上。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配齐师资和设施,为学校开展音乐、体育、美术、通用技术及综合活动课程提供条件。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扩大优质高中资源。

四、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开展技能型劳动者的培养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与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参与终身学习,在全社会形成重学习、爱学习,建设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村组的良好氛围。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实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以提高质量为重点,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提高职业学校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毕业生就业率。

五、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建设,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落实培训经费,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实行区域内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切实提高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师资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完善教师进出机制,严把进出口关,加快紧缺学科老师、幼儿老师招聘力度。通过公开招聘,每年从师范院校择优聘用100名本科及本科以上毕业生,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在中小学开展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工作。

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严格落实教师绩效工资,落实和完善教师医疗、养老、住房等社会保障政策,完善津贴补贴标准,对农村教师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评优奖励等方面予以倾斜,逐步加大对“ 十佳校长”、“百佳教师”及优秀骨干教师表彰奖励,维护教师队伍稳定。

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履行统筹规划、政策引导、监督管理和公共教育服务职责,建立健全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取消校长行政级别和行政管理模式,完善管理制度,减少和规范学校的行政审批事项,明确学校的办学权利和责任,健全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

七、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

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保障,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责,完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学校办学经费的稳定来源和增长。严格按照法律规定,依法保证教育经费“三个增长”。根据教育教学基本需要,制定并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确保在2012年达4%。着力化解城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和高中学校债务,保证学校健康运转。

八、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

临河城区内新建大型综合文化体育培训中心,改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件,提高精神产品的供给水平和质量。加强“两馆”建设,保证“两馆”工作经费均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建成室内外体育活动场馆,建设博物馆,建成多功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具有特色的河套文化产业基地。加强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社区文体活动室面积要达到80平方米以上。实施全民健身计划,设立全民健身专项资金并列入财政预算,加大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群众性健身活动条件。大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每年举办一次“消夏文化艺术节”,每年举办一次大型农民运动会和一次农民文艺汇演,组织开展各类大型文体活动和文化“三下乡”活动,加强文化市场的执法检查,增加执法人员的数量,提高执法水平,投入执法经费,进一步净化文化市场。

 

第三节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

 

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不断提高人民道德素质水平,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全面规划市民素质建设,培育市民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风格,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品质,诚实守信、博采众长的风范,培养市民顽强拼搏的奉献精神,知难而进的敬业精神,扶贫帮困的关爱精神,崇尚节俭的奋斗精神,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采取领导带头,教育领先,服务创优,文化导向,管理从严的方式,创建文明示范窗口,文明单位、文明社区,加快文明城市建设,以实际行动迎接自治区两个文明现场会在临河召开,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道德素质和全社会的文明程度。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全和谐的政治局面,大力推进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坚持儿童优先原则”,“贯彻落实《妇女发展纲要》和《儿童发展纲要》,保障妇女平等社会地位和社会权利,依法保障儿童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完善村民自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建立和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加快建立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调节力量互联互动的社会管理新模式,重点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办公和活动场所全部达到500平方米以上,新建小区社区办公和活动场所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进一步加强“一个中心、两个站”建设,全部社区均建立社区文化服务站和卫生服务站。推进社区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市区、街道办事处、居委会三级联网。注重社区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使社区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

完善利益协调和社会矛盾疏解机制。构建信访、调解、综治“三位一体”的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机制,建立健全信访维稳长效机制,夯实维稳基础。动员全社会齐抓共管,加强对各类矛盾、问题和隐患的分析研究,综合研判社情舆情,正确分析把握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因素,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二、全面推进法治建设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进反腐倡廉体制和机制创新,强化政府专门机构和社会监督,保障公民的检举权、控告权、申诉权。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全面搞好普法教育,增强全市人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坚持依法治区,加强法制建设,加强司法监督,促进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权威,规范司法行为;继续实施五年普法规划,加强法制管理教育,广泛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等“六进”活动,提高全民法律素质。认真组织开展创建平安和谐临河活动,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大力推进社会安全防控体系建设,着力构建社会治安长效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形式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法打击经济犯罪,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加强食品、药品市场监督、管理体系建设,新建药品监督管理中心,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群众的消费安全。努力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加大民爆用品、危化品生产企业生产经营及消防安全的监督检查力度,坚决消除各类安全隐患。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类防灾救灾体系建设,制定并落实好防洪防震防疫病等应急预案,有效防止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第四节  深化改革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在确保“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的前提下,先安置后搬迁,采取集体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推动土地使用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开展多种形式的土地规模化经营;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村庄规划,“拆小村,并大村”,加快土地流转,并使土地经营逐步向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养大户集中。

创新招商引资政策。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内外大企业的投资热点,精心论证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形成重大项目“策划一批、推进一批、实施一批、建成一批”的梯度推进格局。改善投资软硬环境,加快制订和完善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的税费政策和项目用地、供水、供电保障政策,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建立规范透明的法制环境,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

大力发展中小企业。进一步完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突出解决中小企业发展融资难问题。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专项资金,积极组建信用再担保公司,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设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加大了对金融机构发放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补偿力度,充分调动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放贷的积极性。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建设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网络,为中小企业提供便捷服务。

加快发展非公经济。扩大特许经营范围,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和金融服务等领域,保护民间投资者合法权益。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合法权益。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健全管理,实现健康发展。

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统一配置、定额管理、监管并重、良性运行的原则,建立健全高效统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快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建立起自律式发展的节水模式。逐步建立水权分配体系和配水、用水定额管理制度,健全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不同来源、不同用途的水价核算体系,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培育发展水权交易市场,坚持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制定完善用水权交易市场规则,规范水权转换办法,严格监督机制,建立水权交易市场,实行用水权有偿转让,实现水资源的高效配置。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以优化发展环境为目标,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革行政审批制度,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简化审批手续,减少审批项目;推进政务公开,完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合并职能相同或相近的政府部门,规范各种类型办事机构,提高运行效率;推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绩效工资制度改革。

 

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实施组织领导

 

将科学发展思路和真抓实干精神结合,形成以区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强有力实施组织体系。一是成立领导小组。成立以区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十二五”规划实施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科学管理和统筹实施“十二五”规划,及时有效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跟踪、督促、检查各项任务落实情况,并将规划的严肃性与项目实施的灵活性相结合、近期发展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相对集中与适度分散相结合,分领域、分阶段落实本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和任务;二是加强执行监督。加强规划实施执行的监管力度,提高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实施的强制力、约束力。各部门定期组织开展动态监测和跟踪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三是开展中期评估。“十二五”中期,对规划实施总体情况进行回顾小结,形成评估报告,按程序提交区人大常委会审定。四是抓好规划宣传。重点深入宣传规划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重要举措,宣传贯彻规划精神,在全区上下形成贯彻实施规划的浓厚氛围。

 

第二节  拓宽投融资渠道

 

围绕项目带动战略的实施,建立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项目带动长效机制,促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保障项目融资需求,拓展融资渠道,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充分的资金保障。

招商引资。继续实施招商引资首位战略,发挥招商引资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积极引进高科技、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企业,促成一些大项目、好项目、战略投资项目落户。

上级投入。紧盯国家最新投向,有的放矢地筛选、开发、包装一批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工程项目,加大攻关衔接力度,力争大项目挤进国家投资计划“盘子”。

金融贷款。鼓励设立为民间投资服务的信用担保机构和贷款担保基金,扶持担保公司做大做强,积极构建与贷款担保机构合作的桥梁,在巩固传统抵押贷款模式的基础上,探索仓储抵押、企业联保、产业基金担保、专利技术及商标权抵押等模式,扩大贷款,争取各种股份制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在临河设立分支机构或办事机构,构建金融机构功能互补、充满活力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

民间融资。引导民间资本有序、合法进入投资领域,设立中小企业投资公司,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建立和完善创业投资机制;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体系,为民间融资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担保服务和人力资源服务等;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推动非公有制市场主体准入机制改革,凡法律、法规未禁止或限制的行业,均允许民间资本公平进入,支持民营企业创立品牌、创新技术、提升管理。

城建投融资。建立职能清晰、分工明确,以城市资产和资本为融资载体,以城投公司为操作平台的“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法制化管理”的新型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建立持续的城建资产与资源注入机制,不断扩大城市建设投融资主体的资产规模、现金流量,提高资产质量和运营能力,初步实现自然资源资产化、存量资产资本化、行政资源一体化。

 

第三节  着力优化发展环境

 

通过提升政策吸引力、服务亲和力、文化感召力,增强与加速赶超发展相适应的区域软实力,促进项目引进落户临河。

优惠宽松的政策环境。重点在税收、用地等方面为经济发展提供优惠的政策环境。对项目落户工业园的,视投资和用地规模对企业给予奖励,并负责拆迁和“通路、通水、通电、通有线电视、通电话、通宽带网”。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突出作用的重特大项目,采取一事一议办法确定土地奖励额度。三是荣获称号奖励。对新获得国家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新获得自治区著名商标或自治区名牌产品称号的分别给予奖励。四是金融投贷奖励。

高效快捷的服务环境。培育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环境,重点为企业提供证照换发、年检年审等服务。新上招商引资项目和新上重点工程项目,由区有关部门全程代办审批立项、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土地红线图、林业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劳动用工、消防、环保与建筑相关的各类证照等,对全程代理服务项目及企业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到及时协调处理,重大问题移交行政效能监察窗口妥善办理。

投资放心的周边环境。把社会治安作为放心投资的第一环境,构筑覆盖全区的社会安全预警网络和应急反应体系,对涉企“三乱”行为有报必查、有查必果,严厉查处涉企案件,坚决打击地痞地霸,对强行参工参运、索拿卡要、阻工闹事、阻挠重点工程建设的从重、从快处理,对突发性事件,随发生、随排查、随调处、随上报,为客商投资、企业经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建设服务型政府。一是强化宏观职能弱化微观管理。强化宏观战略引导、平衡协调、政策规范职能,改变政府微观管理经济的基本方式,凡能由市场调节、企业自己决定、中介机构能提供服务的事项,强化间接管理和事后监督,充分发挥行政规划、行政指导、行政合同的作用,建立动态评估机制。二是建立符合区情的公共服务模式。在公共服务支出中以社会性公共服务支出为主;在公共服务消费方面兼顾公平与效率;在公共服务供给方面构建多元化、社会化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在服务总体水平上,提高公共产品的总量与质量,使公平服务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三是完善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体系。加强公用设施建设,积极发展义务教育和公共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开放公共服务市场,在一定范围内允许社会组织和企业进入提供公共服务的领域,形成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

 

第四节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一、优化结构,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十二五”期间是我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时期,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结构优化期、转型升级期和加速发展期。转型升级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转型的立足点要由农业主导型经济向工业主导型经济转变。“转型”体现数量的要求,追求的是速度和规模,主要解决产业规模小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要在更高层次上做强工业,做大城市,进一步扩张总量。“升级”体现质量的要求,追求又好又快,主要解决产业层次低的问题,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我们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特别要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在结构不断优化,资源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基础上的经济增长。

调整经济结构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要做好五个方面的结构调整。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在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培育新型产业,形成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二是投资结构的调整,投资结构是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根本所在,要引大联强,集中精力引进和建设一批高附加值、高新技术和牵动力强的大项目。三是分配结构调整,增加对民生的投入,提高居民收入,加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逐步营造“收入跑赢GDP”的局面。四是要素结构调整,引进人才,合理开发人力资源,引进技术,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五是城乡结构调整,提升小城镇有公共服务功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有序转移,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二、扩大开放,拓宽资源配置领域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鼓励高新技术产品、农畜产品出口,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提高出口商品质量扩大煤炭、有色金属等资源性产品进口,加强与蒙古在资源开发方面的合作,扩大资源性产品进口规模,发展煤、铜资源精深加工,提高进口资源的加工水平,同时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跨境旅游、国际物流等外向型产业。2015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要达到5亿美元。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充分利用沿海发达地区人才、高新技术、高端产业优势,以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为载体,积极承接先进生产力转移,在着力引进大型项目的同时,注重引进为大项目配套的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合理分工和优势互补。

牢固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资源流动观和市场配置观,实施“南联北开、东承西引”资源开发战略,向南打通利用鄂尔多斯煤、气资源通道,进而连接关中成渝直达北部湾;向北引进蒙古国的煤、铜资源;向西利用阿盟、乌海化工资源,连通策克口岸和新疆的铁路公路通道;向东承接环渤海沿海等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引资、引智、引技术,吸纳先进经营理念,通过大范围、宽领域、多层次配置资源,突破资源瓶颈,培育新型产业。要充分利用水资源,围绕能源、化工、冶金、生物制药等依水产业,通过减量化、再利用的“水循环”,建设节水型社会,开展权益化、市场化的“水交易”,发展资源化、优势化的“水经济”。

三、统筹发展,推进一体化进程

积极推进西部经济一体化,紧紧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交通、区位、水资源、农畜产品及产业优势,积极主动地融入呼包银经济区和以呼包鄂为核心的沿黄产业带,在资源共享、基础设施、产业分工等方面进行对接和互补,承接呼包银、呼包鄂地区产业和资本转移,健全互动合作机制,做精做细合作项目,相互促进,互为支撑,共同发展,在差别竞争、错位竞争中实现新突破。统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要素,促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加快区域间产业梯度转移,共同打西部经济区。

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发展一批资源优势明显、产业特色突出、服务功能完善、要素集聚能力强的小城镇。将小城镇的发展同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工业园区建设、农村服务业发展相结合,优化布局,改善环境,扩大规模,提升质量,使其成为促进农村结构调整和转移农村人口的重要载体。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推进制度创新,建立有利于人口产业向城镇转移的新机制。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组织,加快建设农村经营体系;以工补农,以城带乡,通过工农业的统筹发展,带动城乡一体化。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以土地置换为核心新农村试点,整理后的土地实现规模经营,集中规划建设中心村,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加大对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市民化、农业企业化、农村城市化。

四、完善功能,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适度超前、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优化配套、完善功能的原则,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为临河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撑。围绕打造百万人口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以棚户区改造为突破口,加快新区建设,带动旧区改造,启动双河区建设。“十二五”期间,城市建设重心向双河镇转移,相应地需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配套。一是与城市化推进同步,大力开发以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为主住宅建设,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要达到36平方米。二是要加快城镇交通体系建设,新建居住区、工业集中区、大中型公共镇内部道路体系。三是加强城镇燃气管网建设,全面完成长庆―乌海―临河集中供气项目,提高管道燃气覆盖率。四是城镇集中供热,实施供热管网建筑密集区全部实现集中供热,城镇供热普及率达到95%以上。五是改造老城区给排水设施,合理规划、加快推进城镇水源、水厂和水网等供水设施建设。六是开展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按照管网优先,厂网配套的原则,推进雨污合流管网系统改造,不断提高城市污水收集能力,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七是完善生活废弃物收运处理体系,“十二五”末基本实现垃圾收集容器化、运输密闭化、作业机械化、处理无害化。八是加大对公园、广场、城市出口、主要街景绿化,提高道路绿化率,加快城区防护绿带建设,城市绿地覆盖率达到35%。

五、项目突破,加大固定资产投资

临河区仍属于投资拉动型经济,必须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快速发展。深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内外大企业的投资热点,围绕我市的重点产业以及生态、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精心论证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不断充实项目库,形成全区重大项目“策划一批、推进一批、实施一批、建成一批”的梯度推进格局。招商引资是增加投资的主渠道,要依托临河区位、市府、资源、交通、人文、基础设施等优势,创新招商引资政策,改善投资软硬环境,加快制订和完善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的税费政策和项目用地、供水、供电保障政策,吸引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地定向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网上招商,引大联强,集中精力引进一批高附加值、高新技术和牵动力强的大项目;继续加强投资环境建设,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建设;树立为投资者着想、为投资者解难的观念,认真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建立规范透明的法制环境,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向临河区聚集。



 
           
主办:临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临河区政务服务局
蒙ICP备13003680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8020002    蒙公网安备:15080202000021号
网站地图    网站支持IPv6
电话:0478-8526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