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蒙文版
当前位置:首页>规划计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日期:2023-09-18 09:49  来源:临河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录入:web  
    
关于临河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刚刚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多发的疫情冲击,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科学精准、快速高效防控好疫情,全力以赴推动经济回升,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一系列稳增长措施,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问题,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稳健运行。


(一)全力稳大盘,经济运行合理区间

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建立精准精细抓经济运行工作机制,精准研判,妥善应对经济领域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努力对冲疫情影响,确保经济运行保持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初步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5亿元,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6.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1.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7.6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9956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6463元。临河入选西部百强区。


(二)竭力抓投资,项目建设推进有力

项目推进取得实效。发挥投资对稳定经济运行的关键作用。按照抓开工、抓落实、抓进度的原则,制定印发《2022年临河区领导包联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施方案》,通过任务分解、综合调度、预警预测等方式高效推动项目建设。年内开复工重大项目49项,完成投资69.2亿元,完成年度投资目标任务99.2%。大北农年产12万吨饲料、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基础设施、金川新天地商业综合体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入运行。整县屋顶光伏、热电厂灵活性改造置换新能源、巴彦油田勘探开发一体化等项目序时推进。

项目活力加快激发。切实推进待批项目大起底和半拉子工程大起底,压紧压实工作责任,紧抓快办。自治区反馈90个待批项目涉及215项待批手续,通过建立工作专班,到年底全部办结完成。两个半拉子项目,全部完成整改并销号,加快盘活闲置项目。

项目要素全面完善。积极组织中央、自治区预算内资金项目申报,获批预算内投资项目9个,下达投资总计1.81亿元。建立绿色审批通道,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共审批备案项目203个,总投资126.9亿元。加强项目储备,推动投资可持续增长。新增策划储备项目46项,总投资158亿元,并全部进入国家重大项目库,形成接续滚动的项目储备机制。


(三)聚力兴产业,经济实力不断跃升

农业经济稳中有升。绿色农产品保障供给能力持续增强。坚持扩面增产并举,提高粮食产能,粮食播种面积118.6万亩,增长13.5%,完成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2.94万亩。粮食丰收到手,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5.5亿斤,增长21%。继续强化以肉羊、奶牛为主的畜牧业产业发展链,肉羊养殖规模达580万只以上,开工建设5个现代化奶牛牧场,建成投入运行4个,奶牛存栏2.5万头,日产鲜奶143吨以上。农业支撑能力进一步强化,完成高标准农田23万亩,新增流转土地13万亩,新增设施农业926亩。特色产业加快发展,落实市区两级农牧业重点园区25个。

工业经济提质增效。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户,8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84亿元,增长12.7%,实现增加值57.8亿元,增速3.3%。实体经济活力持续增强,全面落实助企纾困优惠政策,落实减税缓税缓费4.06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2.86亿元,为企业发放贷款58.28亿元,为稳定企业生产经营、激活市场主体活力提供支撑。制药、能源、脱水菜等传统行业稳健运行,产值分别增长9.4%、7.9%和19.9%。工业振兴迈出坚实一步,产业能级进一步提高,实施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45项,完成投资25亿元,同比增长1倍以上,联源热电、鹿辰10万吨生物饲料、京新药业中药智造数字化生产等12个项目建成在即。新动能加速集聚,总投资10亿元的三一重能零碳产业园、8亿元的龙腾光热储能科技创新园区等相继落地开工。

服务业发展克难前行。商贸中心地位持续巩固,大型商贸综合体东方商贸城加快推进。加大消费刺激力度,举办重振消费·双节特惠惠民消费节、重大节日促销活动、电子消费券发放活动,累计带动消费3亿元。新业态模式加快发展,开展电商直播带货孵化培训,促进电商企业和加工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做大做强天赋河套品牌线上销售规模和知名度,电子商务交易额实现62.8亿元,增长2.8%。优化物流配送布局,五谷城蒙航物流城配中心加快建设,推进快递进村工程,日下乡包裹件数6300件左右。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711.62亿元,增长16.62%;贷款余额519.38亿元,增长11.38%。


(四)致力优生态,生活环境更加宜居

城市更新破题起势。启动建设城市道路8条,打通陕坝路、光明街2条断头路,城区路网结构更加优化。完成幸福路、利民街 、庆丰街等7条道路新改建工程,城市道路畅通便捷。丰州路、沃野街等街道美化、管道等配套建设加快建设,敷设雨水、污水、电力等各类管网65公里。生活环境更加宜居,投资1.05亿元,完成27个老旧小区改造。启动实施1520户非成套住宅改造,完工945户,完成投资6800万。开工建设高铁站站前绿地1处、6个口袋公园、10处微景观。持续开展市容环境卫生整治,大力实施城市十乱专项整治行动,积极推进执法进小区专项行动,不断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施划停车位1万个;城区主次干道环卫机扫率分别达到95%和85%,巷道清扫保洁实现常态化。

乡村振兴成效显著。组织11名乡镇农场书记开展乡村振兴大比武,组织50名村支部书记开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大比武,努力提升乡村振兴带头人能力水平。实施产业兴农项目,投资4183万元,新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产业园。落实8个村党支部领办仓储库房合作社项目。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全面排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造农村危房87户,新改扩建农村公路229公里、改造危桥46座。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完成衬砌支渠31.4公里,维修各类建筑物117座;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更新改造老旧管网1425公里,新建农村户厕268座。绿化造林7.5万亩,成功创建自治区级乡村绿化美化示范村16个。双河镇进步村被评为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面加强中央第二轮生态环保督察现场检查问题整改,按时间节点推进。加大对企业、工地、秸秆燃烧、道路扬尘污染管控力度,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8.2 % ,同比上升5.2个百分点。完成城郊村采暖煤改电14742户,回用中水903.35万吨。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减少碳排放,启动实施2个光伏发电项目,联邦制药等3家企业接入重点用能单位在线监测系统。农村面源污染有效防控,开展绿色防控122.95万亩,农膜回收509.24吨,完成推广水肥一体化2.37万亩。完成农田防护林8230亩,实施临河农场千亩营区经济林建设。


(五)合力促改革,发展动能有效激发

改革纵深推进。全面做好自治区营商环境评估反馈问题整改,围绕评估体系中的20个领域,对标先进逐条逐项抓整改落实。放管服改革稳步推进,深化简政放权、一门、一窗、一次互联网+政务服务四办工作、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运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等重点改革,政务服务事项进驻政务大厅比例达到91.45%,企业开办登记0.5个工作日办结,企业注销20个工作日内办结。全区32个部门1628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自治区政务服务网,网上可办比率97.43%。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起步破题。

创新动力强劲。巴彦淖尔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获国家批复,是全国9个国家农高区之一。建成高新技术企业1家,实施金川啤酒智能化改造。强化产学研合作,江南大学在国家农高区内建设江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巴彦淖尔分中心,认定3家博士科研工作站。瘤胃胶囊作为一项重大科技成果参加了6月7日举行的内蒙古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重大科技成果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荐会暨瘤胃胶囊全球市场推广合作观摩会。深入实施科技兴蒙行动,下达科技扶持资金2500万元。

开放成果丰硕。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18.81亿元,增长13.27%。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保税物流园区(B型)完成注册企业7家,进口货物1.5万吨。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坚持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广开信息渠道,全力挖掘优质项目线索,持续深入开展精准招商,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0项,协议投资126亿元,落地开工10项,计划投资104亿元,在谈项目27项。全年引进到位资金33亿元。


(六)倾力惠民生,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教育质量不断提升,筹集各类教育资金20207万元。全力扩大普惠性学位供给,金川学校初中部建成竣工,启动实施临河一中综合楼、水源路治安幼儿园、水源路学校初中部教学楼等教学设施。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新招聘148名优秀教师。高考再创佳绩,本科上线1480人,本科上线率达64.29%。全面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医疗一体化加快建设,28所基层一级医疗机构加入的区域医共体一体化信息平台。完成西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汇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建设,核酸检测基地、方舱医院建成投入使用。文体事业蓬勃发展,新建全民健身中心, 组织举办全区职工运动会、第23届消夏文化艺术节、送文化下乡演出等文化体育活动77场,黄河湾步行街成功入选全国非遗旅游街区。

民生保障提标扩面。强化稳企稳岗等就业保障政策,新增就业4318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33628人,发放稳岗补贴和就业创业补贴224.2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61万元。全面上调养老金待遇,月人均增加养老金154.42元。民生保障持续发力,进一步提高低保、特困等困难人员的生活救助标准,发放低保、特困补助、救急难救助资金1.1亿元。建成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站)共35个,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覆盖57个社区,全区养老覆盖率实现100%。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支付医保基金64777万元。

社会风险有效化解。安全生产管理全面加强,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1+3+2专项行动,排查各类安全生产隐患1385项,已完成整改1347项,整改率97%。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北疆云·智慧公安加快实施,加强高发犯罪防范打击。毫不松懈抓粮食安全、能源安全、金融风险化解、食药安全等工作。

各位代表,2022在面临复杂严峻宏观形势,叠加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全区上下奋力拼搏、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发展,国防动员、退役军人、民族宗教、城市管理、红十字会、工青妇、残疾人、档案、外事、侨务、保密、审计、统计等各项工作扎实开展,但还存在不足和问题:一是新旧动能转换不快,缺乏具备核心竞争力主导产业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新动能需加快培育;二是项目建设结构不优,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公建项目和房地产开发上,一些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匮乏。三是市场消费低迷,疫情散发对接触性消费制约明显,民众出行购物减少,实体店客流量下降,传统实体企业增长乏力。四是财政收支矛盾加剧,一方面减税降费带来财政短期减收,另一方面疫情防控、民生保障、乡村振兴等各类刚性支出增长,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等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3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做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按照区委十四届第三次全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建议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如下: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和8%左右。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力以赴狠抓项目,蓄积经济发展强大动能。充分发挥项目对稳住经济大盘的压舱石和拉动经济的引擎作用,在重大项目建设上持续加力,围绕新型工业转型升级、城镇化、高品质城市、环境整治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配套项目,力争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亿元。突出抓好26个市级重大项目建设,完成年度投资45亿元。一要抓进度。推动兆鑫热电联产、热电厂屋顶分布式光伏等项目建成投产,尽快发挥效益。推进三一重能零碳产业园、龙腾光热储能科技创新园区等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形成更多的投资量和实物量。推动中国船舶集团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长沙锦峰重工塔筒装备式钢结构住宅及桥梁制造等签约项目要素落实,及早落地开工。二要抓调度。按照月通报、季调度的方式向区政府进行投资预测预警、分析汇报,实现上下合一,统筹运作的投资调度模式。落实部门服务管理职责,健全联动机制,建立工作专班加以协调推动落实,有效解决前期手续、征地拆迁、施工进场等问题。三要抓前期。做实项目储备,立足优化项目投资结构、实现投资稳定增长,围绕国家、自治区和市提出的重大战略、重大工程和重点建设任务,谋划一批管长远、保民生、促产业的重大项目,不断扩大高质量的项目储备,年内力争新增储备项目150个,并进入国家重大项目库。积极做好审批手续,落实绿色通道审批,进一步提高项目审批效率,推动项目加快落地。加强项目资金保障,积极争取上级各类资金支持,用好专项债券资金,拓宽融资渠道,解决项目融资难问题。       

(二)优化提升现代农业,推动乡村振兴走深走实。提升绿色优质农畜产品基地建设。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总产量,继续加大补贴力度,增加种粮收益,激发种粮积极性,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18万亩以上,其中种植小麦20万亩、玉米 90万亩,确保全区粮食总产量保持在13.5亿斤以上。强化以肉羊、奶牛为主的养殖业产业发展链,加快临河区现代农牧业奶业振兴产业园、君牛万头肉牛养殖园区建设进度,奶牛、肉牛饲养量分别达到3万头、3.5万头以上。新建规模肉羊养殖场20个,新增优质基础母羊20万只,全区肉羊饲养量稳定在580万只左右。推动绿色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种植辣椒10万亩以上。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压实农业发展基础。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8万亩;衬砌支渠 28.8公里,配套改造建筑物130座;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保障群众饮水安全;治理黄河险工段3公里,确保黄河安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农业创新载体建设。实施农高区建设工程,推进万亩硬质小麦、十万只肉羊养殖、万亩引黄滴灌水肥一体化等十大科技成果示范园区建设。建设市、区两级六新科技园区20个以上。更好地发挥园区生产、示范、成果转化优势。

(三)转型升级工业经济,推进工业振兴行稳致远。牢固树立大抓工业的鲜明导向,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着力做大传统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做优战略性新兴产业。立足实际,强化产业链研究,持续开展补链强链固链行动,加快形成产业配套优势和产业集群效应,着力在关键节点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加大企业扶持力度,深入贯彻落实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为工业企业提质增效,提供强有力政策保障。加大企业帮扶力度,建立企业为题清单化管理制度,坚持一企一策,进行一对一帮扶服务,梳理解决企业提出的发展困难,强化临河热电厂、联源热电厂年255万吨生产用煤市场供应充足,保障企业能源安全。坚持稳存量、找增量,稳定企业进一步释放生产潜力,支持企业提档升级、转型发展,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市场,培育新的增长点。改造提升传统工业,鼓励制药、食品、绒纺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大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探索,开展技术改造升级,推进两化融合等,建立现代化生产工艺及生产流程,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综合竞争力,提升产业价值。启动联邦制药年产1100吨泰乐菌素和400吨泰万菌素等高附加值产业建设推动内蒙古李牛牛食品、关尔农业、蒙兴晨泰向日葵产业集群、春雪羊肉生产线智能化升级改造、瑞国农业农产品深加工、金河套年12万吨鲜奶生产线、兆丰河套特色小麦科创产业园区、大北农饲料加工、燕京金川扩链等传统企业扩能提质。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围绕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全链条延伸,实施巴彦油田联合站、三一零碳产业园风机叶片一期、龙腾光热储能科创园等装备制造项目建设,推进推动临河热电厂灵活性改造、绿色油田配套风光、新兴际华空气源热泵生产等新能源项目建设。通过项目落地建设,推动工业经济量质倍增。

(四)引导释放消费潜能,促进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发挥消费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引导、鼓励、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开展各类促销活动,促进住宿、餐饮、百货、家电等多业态的商业消费,扩大消费券应用场景,加快释放消费潜能。打造消费新场景,激发消费新活力,实施黄河湾步行街街区改造提升工程,推动步行街业态、功能进一步完善,支持星月广场等发展夜间经济,提升夜间经济消费水平,进一步丰富我区消费市场业态。加快推进东方商贸城大型商贸综合体启动运行,积极引进国内外一线品牌店,打造时尚消费的集聚地。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拓展旅游+”“+旅游,打造精品线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开发乡村游、康养游、体验游、生态游等旅游业态,打造富有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繁荣电商物流市场,开展跨境电商业务,拓展跨境电商业务。支持电商与直播融合发展,电商与企业合作,扩大产品线上销售额。加快国家骨干物流基地建设,尽快发挥效益。启动浩彤(京东)现代智慧物流产业园,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推动房地产健康平稳发展,加强国家稳房地产政策宣传和正面引导,释放政策红利,提升有效需求。

(五)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推动城市更新向美而行。聚焦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坚持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强化系统思维,下足绣花功夫,全力抓好总投资19.91亿元的17个城建重点项目,完善功能、提升颜值,打造高品质城市。精致建好基础设施。实施城区路网提升工程,投资1.18亿元修建东升路、利民街等10条6.7公里道路,同步敷设污水、雨水、给水管网等配套工程,不断完善城区路网体系。投资1.4 亿元,实施朔方路设路、水源路金川大道、朔方路永刚渠管网主线改造。精心改善人居环境。投资1.05亿元改造55个老旧小区183栋楼、55万平米;投资4.5亿元对旧河大西侧片区、大兰庙桥北等3个片区的1919户居民实施棚户区改造;投资1200万元实施10个城市道路节点景观改造、口袋公园建设,建成绿色景观与城市休闲的多元绿地,打造幸福宜居的美好环境,让老城区再现新活力。精细管理城市。加强智慧城管建设,实施智慧城管指挥平台升级改造,健全政务数据协调共享机制,提升城市治理效能。加强城市停车综合治理,合理布局停车场、停车位,为群众营造安全畅通的出行环境。科学布局建设再生资源回收产业园、建筑渣土消纳场,提升垃圾收集和处置能力。严格执行背街小巷环卫工作标准,加强物业企业管理。精心保护好生态环境。精准实施依法治污,坚决抓好中央和自治区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严防问题反弹,健全环境污染问题及时发现和处置机制。开展扬尘等领域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实施煤改电项目13119户。深入开展水污染防治,加大四、五排干污染源排查治理及水域岸线管控,持续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工作,切实做好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快推动绿色发展,严守项目能耗准入要求,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实施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强化碳排放总量、强度双控,稳步提升碳汇能力。

(六)着力深化要素驱动,注入经济转型不竭动力。坚持以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创新激活内生发展动力、以开放集聚各种资源要素,让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更强、后劲更足。纵深推进改革创新。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统筹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制定贯彻碳达峰实施方案、探索开展碳排放核查。创新公共资源配置方式,拓展竞争性配置公共资源范围。持续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设施农业、牛活体抵押改革、农业保险制度改革,探索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建立健全政银企对接机制,加强与银行的互通协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融资合作,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合力纾解企业融资难题。强化提升创新驱动。发挥好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创新成果产业转化能力。深入实施科技兴蒙行动,支持企业与高校对接,创建研发平台,开展产学研合作,推进产业与科技并轨。力争新增市级以上研发平台6家。继续实施百名专家服务基层工作,选派 100 名农技专家直接服务农业生产一线。一体开展营商招商。落实新一轮减税降费政策,用好政企通服务平台,建立全周期服务企业机制。深入推进放管服一门一窗一次改革,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让更多事项网上办、就近办。紧盯长三角等先进发达区域,紧扣主导产业,全力实施产业链招商,梳理目标企业、集中精力攻关,精准引进一批链主”“群主企业。强化招商项目履约管理,督促招商引资企业严格履行合同约定,促成更多项目从纸上落到地上,力争全年引进国内到位资金40亿元以上。

(七)稳步提升民生福祉,推动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关注群众的切身利益,持续推动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稳定扩大就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全面落实援企、减负、稳岗、扩就业等系列政策,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积极推行线上线下职业技能培训,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新开发公益性岗位764个以上,完成职业技能培训738人次以上,新增城镇就业4993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4749人以上、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686人以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实现应保尽保。织密扎牢社会保障和救助帮扶网络,重点做好高龄补贴、低保金、残疾人两项补贴、孤儿救助金、临时困难救助金等发放工作,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推进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启动区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站点功能。深入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开工建设清宜林海岸278套公租房,尽最大努力帮助困难群众缓解住房困难。扩大教育资源供给。用心办好群众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科学做好学校布局规划。完成临河一中综合楼、水源路治安幼儿园、水源路学校初中部教学楼、九中学校塑胶操场建设。启动2所学校规划建设工作。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规范发展民办幼儿园,全力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严格落实双减工作要求。提高卫生健康水平。深入实施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行动,重点推进区人民医院智慧医院、东环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址改造、康复医院搬迁置换、曙光乡卫生院医养结合等医疗水平提升建设,持续改善群众看病就医环境。落实医师多点执业政策,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式服务。繁荣文化体育事业。深入挖掘优质本土文化,打造群众喜闻乐见公共文化活动品牌,常态化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实施送文化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开展好梨花节”“农民丰收节”“年猪节”“广场舞大赛等群众文化活动和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运动。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升安全监管能力,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健全安全生产指挥部+专委会+专班工作体系,打好人防+技防+物防组合拳,拧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重拳整治各类风险隐患,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强化信访源头治理,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妥善化解矛盾纠纷。深化智慧公安建设,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坚决打击各领域黑恶犯罪,维护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大力开展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持续开展双拥工作,进一步推动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做好退役军人、审计、侨务、工青妇、老龄、残疾人、关心下一代、红十字、社会慈善、档案、气象等工作,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各位代表,党的二十大宏伟蓝图催人奋进,让我们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指导、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真抓实干、顶压前行,全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临河转化为生动实践,为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主办:临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临河区政务服务局
蒙ICP备13003680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8020002    蒙公网安备:15080202000021号
网站地图    网站支持IPv6
电话:0478-8526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