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农科发〔2025〕155号
巴彦淖尔市农牧局:
按照巴彦淖尔市农牧局《关于印发<202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任务>等实施方案的通知》(巴农牧局发〔2025〕231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临河区202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现随文上报,请审示。
附件:《临河区202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农牧和科技局
2025年7月21日
附件:
临河区202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
按照巴彦淖尔市农牧局《关于印发<202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任务>等实施方案的通知》(巴农牧局发〔2025〕231号)文件要求,为充分发挥补助项目强队伍、推技术、带小农的基础支撑作用,稳定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持续提升农技推广服务能力水平,保障粮食等重要农畜产品安全供给,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要稳定队伍、提升素质、回归主业,强化公益性服务功能”重要指示精神,围绕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和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任务,组织引导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履行好技术集成、示范推广、指导服务、人员培训等公益性职能,集成配套先进技术模式,创新技术推广服务方式方法,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继续支持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新质生产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主要任务
(一)构建多元化农技推广机制。支持区、镇农技推广机构与科研院校或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涉农企业等力量,协同开展农技推广服务。鼓励结合实际,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新机制,主要包括:协同推广机制,由农技推广机构与科研院校针对生产需求提出解决方案,联合市场化主体共同开展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鼓励搭建区域性农技推广服务平台,按照产业特点设置区域工作站点,基层农技人员、科技特派员、特聘农技员等联合开展服务。
(二)支持先进适用技术集成落地。结合我区产业需求,确定小麦、玉米、设施农业和肉羊为2025年主导产业。遴选推荐2025年农牧业重点适用技术、农作物品种和优良畜禽品种主推名录,选择3项质量安全、节本增效、生态环保的优质绿色高效技术,依托示范基地和示范主体,加快先进技术进村入户到田,确保农牧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超过95%。
1.主推品种
小 麦:巴麦13、永良4号
玉 米:西蒙3358、先玉1611、科河699、东农258
设施农业:黄瓜德瑞特D19、鲜食番茄(西红柿)丰收128 (硬果)、普罗旺斯(软果)、薄皮甜瓜等。
肉羊:华蒙肉羊、杜泊羊、东佛里生、萨福克
2.主推技术
小麦:春小麦两改三配套绿色增效及麦后复种多元栽培技术、小麦水肥一体化绿色生产技术和小麦一喷三防技术。
玉米: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栽培技术、玉米红蜘蛛绿色防控技术、玉米无膜浅埋滴灌栽培技术和玉米一喷多促。
设施农业:设施瓜菜绿色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塑料大棚促早延后一年两茬高效栽培技术和大棚薄皮甜瓜促早延后栽培技术和设施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肉羊: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肉羊快速育肥技术、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处理技术和畜禽重大动物疫病标准化防疫技术。
(三)开展先进适用技术试验展示。2025年继续支持6个农牧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即:鲜农万亩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巴彦淖尔市农高区现代灌区智慧农业高新示范园区、临河农场高效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富川养殖示范基地、仙童家庭农场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园区和八一乡明诚“种养一体”科技示范基地。试验示范农牧业主推品种、主推技术,在关键农时组织开展技术观摩、经验交流、经验培训等活动,广泛邀请种养殖大户、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及小农户参观学习,每个基地直接联系农户不少于10个。
(四)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聚焦小麦、玉米、设施农业和肉羊产业,遴选130名技术指导员,每个基层农技人员指导服务农牧业科技示范主体4个,夯实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服务机制,在关键农时驻点开设田间课堂、现场直播、示范操作,发放技术手册、明白纸等资料。支持农技人员联合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科研院校专家、科技特派员、特聘农技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骨干等,共同开展农技服务。支持农技人员通过中国农技推广APP、直播平台、短视频等新媒体,开展问题解答、业务指导、技术普及等在线指导服务。进村入户开展指导服务时间不少于100天,农牧业科技示范主体抽样满意度超过95%,农牧业技术推广公共服务对象抽样满意度超过70%。
(五)提升基层农技人员能力素质。通过分层分类培训、持续提升农技人员能力水平,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对1/3以上的在编在岗基层农技人员开展知识更新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其中实训课程不少于2天。鼓励支持基层农技人员通过脱产进修、在职研修等方式,学习专业知识,提升服务能力。加大高素质人员补充力度,选拔学历水平和专业技能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员进入基层农技推广队伍。
(六)加强特聘农技员队伍管理。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需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向“土专家”“田秀才”以及“三支一扶”计划中涉农毕业生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骨干等,招募特聘农技员2名。特聘农技员由临河区农牧和科技局进行招募、使用、管理和考核,按照发布需求、个人申请、研究公示、确定人选、签订服务协议并报市农牧局备案、在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填报等程序进行,优先续聘考核优秀人员,特聘农技员招募要全程公开透明,要依托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协同方式,对特聘农技员进行在线动态管理,并广泛宣传特聘农技员优秀典型。
(七)支持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针对转基因玉米,建立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将抗虫耐除草剂品种与密植、水肥一体化等高产栽培技术结合,加强技术观摩培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在全区范围内推广种植1万亩转基因玉米。
(八)加快信息化手段在农技推广服务中的应用。充分发挥“蒙农创”科技110服务网络作用,大力宣传“96326”农牧科技服务热线,实现电话咨询、微信互动、远程诊断、线上答疑、视频宣讲、信息推送、科技培训、实地指导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提高服务的便捷性和可靠性。“蒙农创”科技110技术服务人员要跟特聘农技员、科技特派员等进行融合,引入社会力量提供服务,“蒙农创”科技110服务满意度90%以上。持续普及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和中国农技推广APP,鼓励引导农技人员、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科技特派员等在线开展业务培训、农技问答、咨询指导等服务。依托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继续做好系统信息录入和更新,完成工作开展情况日志填报以及用户反馈评价等工作,加强对农技推广工作的服务指导。
三、项目实施期限
项目实施时间为2025年4月-2026年4月。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确保项目各项工作科学、高效、有序运行,特成立项目领导小组、专家组和技术指导组。
1.领导小组
组 长:孟 良 区农科局局长
成 员:郭庆宏 区财政局局长
王 健 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人社局局长
李 倩 区委编办主任
任光发 区审计局局长
李广文 区财政局副局长
苗三明 区农科局副局长
各乡镇(农场)乡镇(农场)长
项目领导小组主要负责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以及项目的实施、政策落实、检查验收和总结宣传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科教股,具体负责上传下达、工作协调、项目的具体落实及项目档案的管理,并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工作。
2.专家组
组 长:孟 良 区农科局局长
成 员:苗三明 区农科局副局长
付 政 区农科局副局长
白贵兵 区农科局副局长
乔利军 区农科局副局长
蔡建军 高级兽医师
何忠萍 高级农艺师
邱 波 农艺师
孙亚红 推广研究员
乔 娜 农艺师
闫广桐 会计师
专家组主要负责组织筛选、推荐和确定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制作技术明白纸,开展对技术指导员和示范主体的督促、考评、培训和管理服务,积极探索适合农技推广工作开展的各项运行机制和工作制度。
3.技术指导组
组长:苗三明 区农科局副局长、高级农艺师
成员:何忠萍 区推广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
蔡建军 区疫控中心主任、高级兽医师
张世军 区畜牧水产工作站站长、高级经济师
郭 东 区农牧业机械化服务中心主任、农艺师
樊秀荣 区推广中心副主任、推广研究员
高海燕 区推广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
各推广机构负责人
技术指导组全面负责全区的农牧业技术推广工作,根据主导产业及包村联户服务进行技术指导,主要负责科技示范主体、种养大户、农民的技术指导和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的指导。
(二)规范资金管理
按照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绩效管理办法及有关财务规章制度,细化支出范围,明确资金使用用途,不弄虚作假、擅自改变资金用途、挤占挪用,在项目资金使用过程中接受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的监督管理,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
(三)做好总结宣传
认真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做法,积极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宣传推广等活动,发掘宣传典型的经验模式、人物和先进事迹。用好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和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加强宣传,为农技推广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初审:乔娜 复审:杨之文 终审:苗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