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外部环境错综复杂,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等不利因素,临河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稳定预期、激发活力,全力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一、当前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一)按季度统计的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地区生产总值。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64.8亿元,同比增长7.0%,高于年初预期1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3.3亿元,同比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90.9亿元,同比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140.6亿元,同比增长5.1%。
2.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前三季度,全体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34元,同比增长6.0%,总量和增速分别位居全市第1和第3。分区域看,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836元,同比增长5.7%,总量和增速分别位居全市第1和第2,增速低于年初预期0.3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43元,同比增长6.5%,总量和增速分别位居全市第2和第4,增速低于年初预期1.5个百分点。
(二)按月度统计的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规模以上工业。1-11月份,10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可比价增速15.0%,全市排名第1,高于年初目标5个百分点。运行特点:一是新型产业发展强劲。3户新材料产业累计完成产值1.7亿元,同比增长49.4%;6户冶化产业累计完成产值54.1亿元,同比增长38.7%;9户能源基础产业累计实现产值110.2亿元,同比增长20.4%(其中华北油田1-11月累计产值同比增长75.5%);3户制药产业累计完成产值90.5亿元,同比增长1.7%;5户装备制造产业累计完成产值20.2亿元,同比下降24.1%。二是传统产业增长乏力。14户绒纺企业累计完成产值8.2亿元,同比下降18.9%;52户食品加工企业累计完成产值95.6亿元,同比下降6.7%(其中17户肉食品工业完成产值39.9亿元,同比下降6.8%;9户饲料加工企业完成产值9.3亿元,同比下降22.7%。;9户瓜子企业完成产值13.0亿元,同比下降6.8%;17户其他食品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3.4亿元,同比下降1.2%)。
2.固定资产投资。一是第一产业投资拉动有力。1-11月份,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57.2%,比1-10月份提高14.4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9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7.6%,较去年同期提升4.7个百分点。其中,2023-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资占第一产业投资比重高达94.9%。二是制造业投资支撑作用加强。1-11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7.1%,比1-10月份提高1.2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5.9个百分点。其中,医药制造业投资增长16.5%,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4.0%,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投资增长5.1%。传统增长动能和新兴增长动能接续转换加速演进,制造业升级发展态势明显。三是高技术产业投资较快增长。1-11月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8%,增速比全部投资高4.1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0.3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5.1%,增速比全部投资高13.4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0.8个百分点。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不断加大,高技术产业投资增势良好。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6.4亿元,同比增长2.9%,增速位居全市第5,较1-10月提高0.5个百分点,低于年初预期2.1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4.3亿元,同比增长0.8%。按消费区域分,城镇完成38.6亿元,同比增长2.7%;乡村完成5.7亿元,同比下降12.8%,城镇消费增长明显快于乡村。按消费形态分,餐饮业完成1.8亿元,同比下降6.5%;商品零售完成42.5亿元,同比增长1.2%。
4.财政收入和支出。1-11月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9.7亿元,完成年初预算数的92.8%,同比增长1.0%,总量和增速分别位居全市第1和第4,增速低于年初预期4.5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6.3亿元,同比下降4.6%;非税收入完成3.4亿元,同比增长40.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2.2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民生八项支出27.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5.9%。
二、存在问题
(一)规模以上工业。一是传统产业发展受阻。一方面由于近两年一系列扶持养殖户政策的实施,导致肉禽生产供大于求,价格下降。同时也受进口肉食品政策放开和南方消费市场持续低迷双重打击,加之本地肉食品同质化严重、附加值低、竞争激烈等因素影响,我区肉食品加工持续处于低位运行;另一方面肉食品价格的持续低迷,影响到养殖户养殖意愿,直接引发饲料产业运营困难。1-11月9户规上饲料加工企业除9月新入库的牧士饲料外,7户下降幅度较大。二是新型产业存在堵点。涉及的五个产业中,其余四个产业涨势较好,但装备制造产业降幅明显(5户装备制造产业累计完成产值20.2亿元,同比下降24.1%)。其中,三一主要生产单价比较低97米叶片(73.8万元/支),112米(100万元/支)和131米(136.9万元/支)的高价值叶片几乎不产;远景由于订单不足,1-11月份累计产值同比下降51.2%;运达风电本年停产注销,严重影响我区装备制造业的增速。
(二)固定资产投资。一是房地产投资持续负增长。1-11月,我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28.8%,拉低全部投资7.4个百分点,在库54个项目中,本年完成投资亿元以上项目仅有东方商贸城、A-33-04地块回迁安置房项目。二是民间投资延续下降态势。1-11月,我区民间投资同比下降24.5%,拉低全部投资增速10.3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比由上年同期42.0%下降至32.5%。主要集中在畜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同比下降76.3%、98.4%、45.8%。三是重大项目储备不足。1-11月,我区在库项目195个,而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仅有8个,其中恒嘉晶体单晶硅和蓝宝石项目因资金原因已停工,三一、华北油田、西部铜材和晶澳的项目投资计划正在逐步缩减。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是限上餐饮业拉动作用不强。我区在库餐饮企业和个体多为宴会厅,受去年同期基数较大影响,本年餐饮收入增长乏力。1-11月份,限上餐饮收入1.8亿元,同比下降6.5%,下拉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28个百分点。二是限上多种商品呈现下降态势。1-11月份,限上16类商品中,有10类商品呈下降走势。其中,基本生活类商品中粮油、食品类商品同比下降12.6%,饮料类商品同比下降8.9%,烟酒类同比下降15.8%。下降最明显的3种商品为化妆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分别下降37.3%、22.6%、21.0%。三是燃油车类商品销售仍处于下降走势。受新能源车强势崛起影响,燃油车销售持续下行。1-11月份,燃油车下拉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6.2个百分点。
三、建议
(一)规模以上工业。一是盘活存量,强化经济运行监测调度。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运行监测力度,要紧盯“停减产”企业和农畜产品加工等重点下行行业的生产运行,及时掌握企业生产运营状况和行业发展态势,落实落细国家及自治区各项助企纾困政策,“一企一策”精准服务企业,加快停减产企业复工复产。要抢抓今年最后一 周时间,推动大企业稳产增产满产。二是扩大增量,全力以赴促达规入统。首先推动工业投资项目尽快开工生产,尽早达限入规。各部门要互相配合联动形成合力,持续做好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强化工作措施,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建设攻坚提效,力争早投产、早入规纳统;其次要提前谋划和储备一批适合我区发展的工业重点项目。要开展产业链招商、合作招商,加大项目招引,做优投资质量,不断构建多元产业发展支柱;再次要做好年度申报入库工作,利用好“五经普”相关资料,扎实做好新建企业、“小升规”企业年度、月度入库工作,实现多极增长,为全区工业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提供新支撑。三是提高质量,做好补链延链强链工作。重点研究释放优质农畜产品价值,强化科技赋能,鼓励企业开发利用现有资源,对羊骨血、脏器、羊尾脂、羊脂油、羊肉干、羊肉罐头进行精深加工,研发骨汤底料、护肤品、保健食品和医学生物制品等,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着力推动农畜产品从原字号向食字号、健字号、妆字号、药字号等提档升级,提升附加值和抗风险能力。
(二)固定资产投资。一是鼓励民间投资参与重大、重点项目,鼓励民间资本更多投向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协助企业加快项目建设期贷款、申请低利息贷款支持。二是充分利用“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创造固投增长点,进一步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稳步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有效对冲地产周期深度调整对于全区经济的拖累作用。三是以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现状优势为导向,因地制宜招商引资储备项目,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引进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延链补链重点项目、完善铜材产业链上下游配套项目,为我区固定资产投资贡献力量。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要聚焦年底宴会节点,拉动消费增涨。年底作为举办各类宴会的重要时点,餐饮行业的主管部门要积极与企业对接,帮助餐饮企业提前推出促销活动,丰富营销方式,拉动消费增涨。二要抢抓年底消费热点,带动消费增涨。针对年底囤货和元旦、春节“双节”消费时机,提前调研和谋划促消活动。比如,针对限上的商超和餐饮企业,争取专项资金发放消费券,带动消费;聚焦重要节日举办活动,打造消费热点,丰富消费场景,激发消费欲望。三要丰富当地汽车品牌种类,加速汽车市场回暖。积极引进有较高知名度和人气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例如小米,华为等),让消费者在本地购买汽车时有更多的选择,避免因为商品种类缺失而导致消费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