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区委十四届四次全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振兴、工业振兴、城市更新“三大行动”,全力以赴抓经济、促发展、提效能。1-7月,全区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运行态势。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一)按季度统计的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地区生产总值。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73.6亿元,同比增长8.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7.3亿元,同比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60.0亿元,同比增长18.9%;第三产业增加值96.3亿元,同比增长4.4%。
2.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半年全体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77元,同比增长6.8%,总量和增速均位居全市第1。分区域看,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02元,同比增长4.8%,总量和增速分别位居全市第1和第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49元,同比增长7.5%,总量和增速分别位居全市第1和第3。
(二)按月度统计的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工业经济快速增长。1-7月份,97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可比价增速22.2%,全市排名第1,增速较上年同期和上半年分别下降 2.7和2.8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增势强劲,9户(包含电业局)能源基础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6%,其中电力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6%;3户制药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4%;7户新材料制造和装备制造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9.1%。传统产业稳健运行,6户冶化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0%;51户食品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14户绒纺加工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6.1%。
2.固定资产投资呈现负增长态势。1-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8.5%,增速全市排名第6。增速较上半年和去年同期分别下降9.6和8.3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36.2%;第二产业投资同比下降30.5%;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10.3%。分三大领域看,制造业同比增长9.3%;基础设施同比下降19.7%;房地产开发同比下降23.2%。分建设性质看,新建项目同比下降18.7%;扩建项目同比下降7.1%;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同比增长81.3%。分构成看,建筑安装工程同比下降15%;设备工器具同比增长4.7%;其他费用同比下降35.5%。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放缓。1-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额完成65.4亿元,同比增长2.2%,总量和增速分别位居全市第1和第5。增速较上半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了4.3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6.1亿元。分区域看,城镇完成23.9亿元,乡村完成2.2亿元。从消费形态看,餐饮收入完成1.1亿元,石油及制品类完成零售额10.3亿元,汽车类完成零售额7.8亿元,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完成零售额0.7亿元。
4.财政收支高位运行。1-7月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8亿元,完成年初预算数的60.3%,同比增长9.4%,总量和增速分别位居巴市七个旗县区第1和第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6.2亿元,同比增长18.4%。其中民生八项支出18.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8.6%。
二、存在问题
(一)规模以上工业。一是传统产业增长乏力。肉食品加工方面,受进口肉食品和南方消费市场持续低迷双重打击,叠加本地肉食品同质化严重、附加值低、竞争激烈等因素影响,我区肉食品售价持续处于低位运行,草原宏宝、澳菲利、美羊羊等龙头企业产值下降幅度超过10%;饲料加工方面,肉食品产业的疲软传导至养殖业,继而影响到饲料加工业。加之我区饲料加工企业对外省市场拓展慢,订单少,产量下降明显;绒纺加工方面,无毛绒成品价由去年同期的70万元/吨左右降低到现在的64万元/吨,价格下跌导致利润缩水,多数企业勉强保本经营。二是装备制造企业带动作用不强。三一重能主要生产单价比较低的86米(50.4万元/支)和94米叶片(65.6万元/支),112米(110.2万元/支)和131米(136.9万元/支)高价值叶片几乎不产,对工业总盘子贡献值几乎可以忽略;远景订单不足和运达风电的停产注销,两户企业严重影响我区装备制造业的增速。三是新项目落地慢、见效晚。牧士饲料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未能达规,预计8月初可申报入库;北方清洁能源、淖尔清洁能源迟迟产值达不到入规标准;三一重能二期主机项目、远景二期叶片厂项目均预计在秋冬季投产,对近期增速推动效用缺失。
(二)固定资产投资。一是多个领域投资负增长。1-7月份,民间投资同比下降43.2%,拉动全部投资下降20.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民间同比下降45.4%;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23.2%,在库53个项目中有34个项目已完工,3个开工项目未产生实际投资,3个项目仅剩尾留工程即将完工,12个项目因资金短缺投资吃力。二是投资存量不足。巴彦油田投资放缓,受国际油价下跌影响,华北油田总部投资计划收紧,全年计划投资减少;大项目支撑偏弱,三一重能(一期)、临河热电厂灵活性改造等项目已基本完成投资,拉动投资增长缺乏大项目支撑。三是入库纳统难度增加。固定资产项目建设实际与统计制度规范要求存在不对称情形,导致项目实际产生投资与统计制度允许上报投资差距较大。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是餐饮收入增长乏力。受传统文化影响和消费理念的转变,相较于去年同期,宴会、商务会议等数量明显减少。同时由于在库的个别住餐企业整体转租而导致没有营业额,造成限上餐饮业收入数据下滑严重。二是以旧换新政策推行进度缓慢。虽然在库的经营家电类商品的企业已经加入了以旧换新活动,但受本地政策衔接影响,补贴资金不能及时发放到位,造成我区以旧换新活动开展进度缓慢,导致家电类商品的零售额增长乏力。三是居民消费趋于理性。更多的居民选择储蓄来应对失业及其他突发事件,因此造成消费市场持续低迷。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规模以上工业。一是在研发和拓展渠道上下功夫,不断提高传统产业竞争力。肉食品产业方面,首先支持企业引进先进生产技术,调整产品结构,开发冷鲜肉、熟制品和特色方便食品等不同档次的精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肉类消费需求;其次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协作,在肉羊品种选育、风味调控和饲料搭配等方面,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全面提升我区羊肉品质,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再次鼓励企业开发利用现有资源,对羊皮、羊骨血及羊脂油等进行精深加工,研发护肤品、保健食品和医学生物制品等,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饲料加工业方面,为饲料加工企业和养殖企业及养殖大户牵线搭桥,帮助我区头部饲料企业推介产品,促进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绒纺产业方面,建议由城投公司联合春雪、浩森等大型绒毛企业以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共同组建羊绒集团,低折扣购买双河、利一泰、金天阳等抵贷资产,配置给具有市场渠道的企业经营。高标准建设绒毛制品产业园,为我区下一步认证中国好羊绒(原产地认证)、AEO高级认证(海关认证,降低查验率、优先通关),SFA认证(羊绒产品的可持续)、国家地理标识等各项证书奠定基础。二是发挥优势产业,完善电商平台建设,实现品牌化运营。一方面要依托我区肉、绒、药、乳四大优势产业,筛选符合我区特色产业发展的项目库,大力引进上下游关联企业和项目,促进四大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质量;另一方面要充分展现我区肉羊交易、屠宰、分割、冷藏及物流产业链,以宣传“绿色、天然、安全”积极推介特色农产品,做大做强草原宏宝、美洋洋、富川饲料等一批农畜产品龙头企业,提升农畜产品加工业的深度;再者要加快搭建以政府引导,传统企业融资,电商运营的电子商务平台,三方共享、共建、共营,拓宽我区优质、特色农畜产品的销售渠道。同时要紧盯“天赋河套”等品牌推广,积极宣传和吸引更多的著名电商关注、入驻临河,将我区打造成全国农畜产品的输出基地做好平台搭建。
(二)固定资产投资。一是激发民间投资。不断增强民营企业投资能力,支持民间投资参与民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协助内蒙古新翔油气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加快项目建设期贷款,协助内蒙古子诚农牧科技有限等农牧业企业申请低利息贷款支持,让民间资本在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实现自身更大发展;二是优化房地产投资环境。以房地产企业实际问题为导向,及时完善房地产相关的幼儿园、活动中心、食堂、学校、公园等宜居宜养的生活配套设施建设,给予更多刚性需求的购房者购房优惠和专项支持的同时,切实为房地产企业排忧解难;三是加大工业投资力度。发挥工业技改在推进产业转型发展和企业提质增效中的作用,推动条件成熟项目抓紧开工,在建项目加快建设,完工项目早日达产达效。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是深挖本地特色文化,增强住餐市场竞争力。在现有发展规模的基础上积极创新、主动作为,不断提升对于消费者的吸引能力,以争取更多客户的青睐和消费;二是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全力推动以旧换新活动。充分调研本地以旧换新企业的难点、痛点,针对性制定符合本地方的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加大对于企业的补贴力度,提高企业参与活动的热情;三是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在扩大就业等方面发力,持续改善收入分配机制,健全社会保障等基础性制度,让人们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