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临河区紧扣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干事、干事、干成事”的决心,全力以赴抓落实,千方百计谋发展,1-2月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有效提升和合理增长,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
一、1-2月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规模以上工业较快增长。1-2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可比价增速32.9%,居全市第1位。制药和能源增势强劲。3户制药企业实现增加值6.2亿元,可比价增速30.2%;8户能源基础企业实现增加值7.4亿元,可比价增速为19.8%。
2.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6%,居全市第6位。其中房地产完成4823万元;投资项目完成13622万元,同比增长46.3%。分行业来看,农业完成276万元,同比下降94.8%;工业完成10636万元,同比增长2.9倍;交通商贸完成1185万元,同比增长27倍;共建和基建完成1525万元,同比增长9.6倍。
3.消费品市场活力持续释放。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0亿元,同比增长5.8%,居全市第3位。新入库单位拉动作用显著。2024年我区新入库单位16户,累计实现零售额0.4亿元,同比增长1.4倍,拉动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3个百分点。
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加快。1-2月份,全区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3亿元,同比增长34.3%。公共财政预算支出7.2亿元,同比增长100.7%。其中,民生支出5.3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3.2%。
二、当前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
1.规模以上工业。一是受市场紧缩伴随竞争加剧,特别是部分主要工业产品价格持续下跌、企业订单减少等因素影响,多数企业运行难度较大,规上工业仅靠部分重点企业带动。二是受产业链单一、资金短缺、原料价格等因素影响,绒纺、肉食品加工企业、饲料加工企业等企业经营难度加大,产能难以释放。
2.固定资产投资。一是第三产业投资结构单一。三产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公共项目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投资上,一些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严重匮乏,交通固定资产项目支撑明显不足,先进制造业投资严重缺乏。全年商贸项目仅有22个,活畜交易市场、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项目都没有投资额。二是民间投资不够活跃。在我区经济进入转型发展新阶段以后,由于传统行业与新型产业融合仍有差距,导致产能过剩比较严重,加之消费市场环境偏好不同和轻工产品的价格持续走低,所以企业和民间投资意愿不强。目前我区民间融资主体很多都是小微企业,存在贷款难、融资难和贷款成本高的问题,导致民间投资信心明显不足。三是投资项目开工率不足。121个在库项目仅有支撑重大项目建设的33个项目开复工。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是限上批发业、住宿业企业运行较为困难。1-2月份,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实现销售额17.5亿元,同比下降10.2%;限额以上住宿业企业实现营业额0.06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二是居民消费意愿仍显不足。从当前看,居民仍集中于基础民生等刚需类消费,同时受网购冲击和运营成本攀升等影响,实体店铺经营仍持续承压,消费能力尚需提升。
四、对策建议
1.规模以上工业。一是加快风机装备制造业的市场拓展。仅我区远景能源、常卓科技需求不足以拉动更多的产值增长;二是工信部门做好银企对接工作以确保我区17户肉食品加工企业正常运营;三是助力我区绒纺企业实施技改工程,延长产业链,增强抗市场风险能力。因此,建议多部门联动,加大行业引导和产业升级方面的招商力度。
2.固定资产投资。一要加快项目进度,充实在建项目库。按照“项目往前推、计划往前排、工期往前赶”的工作要求,在保障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组织推进新入库项目实质性开工,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二要行业管理部门要及时跟踪了解项目动态建设情况和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点对点落实好对重大重点项目的帮扶政策,积极做好手续报批、开工准备等服务工作,使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及时进入施工阶段。三要实现应统尽统,各部门要按照“先有库后报数”的原则,及时落实本部门重大项目,并及时与统计部门对接,确保符合入库标准的项目能及时入库纳统。四要丰富我区投资结构,招商引资时综合考虑我区产业发展短板,做好项目谋划储备,补齐一、二、三产业投资短板。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是抓好政策落实,提振消费信心。精准落实国家和地方各项促消费政策,强化金融、财政、就业等各项政策协同联动,发挥好政策措施的整体效应,保市场主体、保就业,进一步带动居民收入提高,提振居民消费信心。二是增加居民收入,夯实消费增长基础。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是增加消费需求的最直接手段,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的实际收入水平,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救助体系,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和救助力度,降低医疗、卫生、教育等社会服务成本,消除居民生活后顾之忧,增强消费信心。三是深挖本地区的非遗文化和旅游文化和完善配套设施。文旅部门要吸取淄博烧烤和甘肃麻辣烫以及哈尔滨旅游大火的经验,在各个短视频平台上宣传本地的非遗文化和旅游文化,以此吸引外地消费者来本地旅游消费,同时完善旅游配套的酒店和特色饮食的提供,为旅客提供愉悦的旅游环境,确保游客有意愿推荐他人来本地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