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区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各项工作的主线,围绕完成好“五大任务”,全面统筹稳增长和增后劲,持续推进政府工作报告“三大行动”中的“三十大工程”。1-4月份,全区经济稳健运行,延续年初以来良好发展势头。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一)分季度统计的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一季度临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5亿元,同比增长10.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3亿元,同比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30.0亿元,增长29.3%;第三产业增加值43.2亿元,增长2.1%。
2.城乡居民收入。一季度,临河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67元,同比增加803元,增长7.6%,总量和增速均居巴市七个旗县区第2。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00元,同比增加906元,增长8.1%,总量和增速均居巴市七个旗县区第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93元,同比增加634元,增长7.5%,总量和增速分别位居巴市七个旗县区第2和第3。
(二)分月度统计的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规上工业。1-4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可比价增速25.9%。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0.4个百分点,全市七个旗县区排名第1。具体来看,一是新兴产业日新月异。3户制药产业完成产值36.9亿元,同比增长18.0%;8户能源基础企业完成产值43.1亿元,同比增长25.8%(其中电力企业完成产值25.8亿元,同比增长9.8%);7户新材料制造和装备制造业完成产值5.4亿元,同比下降33.3%。二是传统产业持续助力。45户食品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3.5亿元,同比增长5.4%;6户冶化产业完成产值17.9亿元,同比增长39.2%;14户绒纺加工企业完成产值2.2亿元,同比下降19.1%。
2.固定资产投资。1-4月份,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4%,比上年同期加快14.4个百分点,全市七个旗县区排名第5。其中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9.4%,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12.5%。具体来看:一是项目数量稳定增长。全区共有130个投资项目,施工项目64个。其中500-5000万元投资项目22个,比上年同期增长10%;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42个,比上年同期增长35.5%。二是三次产业投资“两升一降”。第一产业同比增长101.4%,拉动全部投资5.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同比下降11.7%,拉低全部投资5.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同比增长18.1%,拉动投资8.1个百分点。三是设备工器具购置支撑有力。固定资产投资中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714.2%,占全部投资的比重到达26.9%。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月份,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8.3亿元,同比增长2.2%,总量和增速全市排名第1和第4。其中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4.7亿元,同比下降1.3%。具体来看,一是药品类消费高速增长。限上中西药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6.8%,增速较1-3月份提升7.9个百分点,增势良好。二是汽车类消费增势放缓。限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1%,增速较1-3月份回落6个百分点。三是石油及制品类消费下降明显。限上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6.1%,增速较1-3月份回落5.4个百分点。
4.财政收入和支出。1-4月份,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3亿元,同比增长13.1%。总量和增速分别位居巴市七个旗县区第1和第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4.3亿元,同比增长39.9%。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民生支出完成9.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9.0%。
二、存在的问题
(一)规上工业。一是部分主要工业产品价格持续下跌、企业订单减少,企业运行难度较大。截至目前,重点监控的30种主要工业品价格平均同比下降2.7%(其中,饲料加工企业下降7.5%、屠宰及肉类加工下降4.6%、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下降14.6%、LNG下降36.9%、多晶硅(高纯度)下降66.0%。二是绒纺企业生产乏力。我区规模绒纺企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不足1%。除春雪和圣绒实现了深加工外,其余企业大多为贴牌生产,产品附加值较低,产量也受控于下游企业。三是肉羊加工企业产能难以充分释放。我区肉羊加工企业受资金紧张、羊源紧缺,价格波动较大等因素影响,产能难以充分释放。
(二)固定资产投资。一是项目储备不足,投资增长潜力缺乏。1-4月份,全区在库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30个(不含房地产项目),其中有121个项目为上年结转续建项目,新增入库项目仅有9个,占总项目的7%。二是民间投资负增长,投资增长支撑不足。1-4月份,我区民间投资同比下降17.4%,拉动全部投资下降9.6个百分点。增幅下降主要原因是受农林牧渔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及房地产业投资增长下降影响。其中,农林牧渔业同比下降20.7%,制造业同比下降8.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同比下降96.3%,房地产业同比下降31.5%。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是石油和汽车类销售占比过大。1-4月份,限上石油及制品类和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占行业比重超过六成,在库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规模较小,新兴消费热点亟待发展壮大。二是汽车消费对政策依赖度过高。新能源汽车虽增长较快,但规模较小,仅占到汽车类消费23.6%。限上汽车类消费仍以传统燃油车为主,但市场趋于饱和,若无政策刺激,汽车行业难以实现持续增长。从今年限上汽车销售来看,1-2月份有补贴政策,限上汽车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3.1%;3-4月份无促消费活动,限上汽车类零售额增速逐月回落到7.7%和1.1%%。政策补贴成为影响汽车销售的关键因素。三是家电销售疲软。受房地产低迷和网络冲击较大影响,1-4月份,限上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下降33.7%。
三、建议
(一)规上工业。一是紧抓正在建设的项目,加速推动项目早日投产达效。统筹协调各部门为在建项目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确保西部铜材节能环保升级改造及铜精深加工设备技术改造项目7月完工投产;力促三一二期风机组装项目尽快开工,年内投产。二是按照“培育一批、纳统一批”的思路,及时做好达规企业的入库入统。若牧士饲料、浙江振石、旺隆食品、中复碳芯、伊索尔新材料、北方清洁能源、淖尔清洁能源等7户企业能于11月前完成入规入统,将会形成新的增长点。三是全力促成一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当年落地开工投产。目前,政府正在积极对接的重点工业招商引资项目有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效异质结光伏垂直一体化项目、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端智造零碳产业园项目等。
(二)固定资产投资。一是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监管。定期调度项目备案、审批情况,对符合统计标准的新开工项目及时入库,做到应统尽统,认真分析研判2024年固投盘子,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奠定基础。二是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出台相关政策,增强民营企业投资能力,释放更多民间投资活力,支持民间投资参与民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让民间资本在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做出更大发展。三是优化投资营商环境。全区上下强化服务意识,为项目建设提供全过程、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优质服务。项目牵头单位要履行好牵头职责,做好在建项目投资建设进度的跟踪监测服务,深挖已开工项目投资潜力,处理好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确保项目按时推进。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是培育壮大在库总量。强化上限入统单位指导力度,紧盯开业即达限单位,寻找本年增量,确保达限单位应统尽统。同时,应加强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支持力度,着力加快各项小微企业扶持政策落地生效,促进小微企业提质扩容。二是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通过降低消费券使用门槛,延长消费券使用期限、降低消费券单笔消费金额、扩大消费券发放平台和单次发放数量等方式,采取保障新能源汽车养护、充电、换电、维修等售后等服务,持续完善新能源汽车消费环境,以提振新能源汽车消费信心。三是提振家电类消费市场。支持家电销售企业联合生产企业、回收企业开展以旧换新促销活动,刺激家电消费。优化布局、丰富品类,大力发展绿色高端产品,拓宽新品应用,全方位提振家电类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