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7-21 10:51 来源:临河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一、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全区8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工生产71户,停产9户,复工率88.75%。截至6月底,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146.9亿元,同比增长14.5%。
肉食品产业(16户):1-6月份生产分割羊肉4.2万吨,完成产值18.65 亿元,同比增长0.8%。绒纺产业(14户):1-6月份生产无毛绒350.8吨,完成产值5.25亿元,同比增长9%。面粉产业(3户):1-6月份生产各类面粉31.3万吨,完成产值3.5亿元,同比增长17.9%。籽仁产业(6户):1-6月份生产葵花籽2456.3吨,完成产值4.9亿元,同比增长24.2%。饲料产业(5户):1-6月份生产各品种饲料11.9万吨,完成产值4.1亿元,同比下降5%,与1-5月份相比,降幅收窄2.7个百分点。番茄脱水菜产业(2户):属季节性生产企业,生产期集中在8月中旬到9月底,目前处于停产期,不体现产值。其它食品产业(8户):1-6月份生产啤酒3万吨、葵花仁油3322吨,完成产值10.3亿元,同比增长16.1%。
制药产业(3户):1-6月份生产6-APA 8209吨、阿莫西林原料药7561.5吨,完成产值32.5亿元,同比增长8.3%。能源基础产业(9户):1-6月份发电16.5亿度,完成产值39.9亿元,同比增长23.6%。新材料产业(5户):1-6月份生产电解铜2.7万吨、硫酸7.5万吨、蓝宝石185吨,完成产值22.9亿元,同比增长10.3%。装备制造产业(2户):1-6月份生产风机主机39台,1-6月份实现产值2.89亿元,去年同期因没有订单产值为零。
围绕“工业振兴”发展战略,进一步强化包联责任,狠抓工作落实,全面加快项目建设速度,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加快。全年计划实施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6项,已开工25项,上半年完成投资9.1亿元,同比增长60%。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7项,已开工13项,完成投资8.2亿元;千万元以上项目19项,已开工12项,完成投资0.9亿元。三一重能、龙腾光热储能等4个项目正在办理前期手续,力争封冻前完成地下基础工程建设,冬季时间完成钢结构安装工程;联源热电、京新药业、鹿辰饲料等19个项目顺利推进,部分项目有望年底前完工;大北农饲料生产加工项目建成投产,下半年将投产达效。 实行规上企业区领导包联负责制,逐户调研走访企业,宣讲助企纾困政策,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落实惠企政策。截至6月底,累计帮助企业申报自治区扶持资金项目20项。帮助3户企业争取机器换人及智能制造示范试点补贴,帮助1户企业争取国家行业标准制定补贴,推荐8户企业获认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协调3户企业完成技术改造、6户企业完成工业数字化转型、1户企业获得自治区生鲜乳喷粉补贴。三是加强信息化应用改造。1-6月,四大通信运营商新建5G基站32个,累计建成706个。借助5G网络大带宽、大连接、低时延功能,全区宽带速率和信号质量大幅提升。 围绕危化企业运行、封闭空间管理等重点领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3轮次,累计查出一般问题隐患105条、重大问题隐患3条,到6月底已全部整改完毕。按照疫情防控监测预警工作要求,组织14户工业企业2253名职工开展核酸“应检尽检”工作,累计检测20轮、45060人,近5周以来,再未出现疑似漏检问题。加强大型货运车辆管理,办理货运通行证25个,全部落实闭环管理。 (一)加强项目调度,确保工业固投稳步增长。开工前重点抓协调。对三一重能等已落地项目,及时梳理前期工作进展情况,紧盯项目选址、土地手续、节能审查手续、协调入网电价等堵点、卡点问题,积极协调、配合相关部门加快项目前期手续办理速度,让项目尽早开工。开工后重点抓固投。对龙腾光伏、热电厂屋顶分布式光伏、华北油田转运站等已开工项目,将干部“绑”在项目上,一对一定点盯办,及时掌握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共同解决,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进度。投产后重点抓入统。对大北农等投产项目,主动与统计部门对接,尽快纳入规模以上企业统计序列,及时体现企业产值,切实做到应统尽统。 (二)做好项目储备,凸显招商引资工作成效。一是围绕现有产业空白点开展招商引资。辣椒产品深加工主要对接贵州遵义辣椒集团、翠宏集团;梳洗绒设备换代升级对接青岛源泉机械、无锡安达集团;铜产品下游产业对接江苏震雄集团;石油勘探配套项目通过华北油田牵线联系项目。同时,紧盯联邦制药,推动富邦药业变更登记,加快他唑巴坦酸、普洛药业兽药新品种项目前期工作进度,争取年内落地开工。二是想方设法开拓项目信息渠道。继续推动与东方龙商务公司的合作,利用大数据推送项目,提高招商引资工作效率。积极利用本地企业上下游合作关系联系项目,靠服务口碑和优势资源引进项目。三是通过与上级部门沟通对接引进项目。主动向市工信局、投资促进中心汇报工作,融洽关系,通过上级部门获取项目信息资源,开展项目对接,推动项目落地。 (三)突出争资引项,做到惠企政策应争尽争。读懂读透中央、自治区各级政策文件,用好用活各级惠企政策,做到应争尽争。一是梳理国家、自治区出台的惠企政策和专项扶持资金政策,制成“明白卡”发放给企业,加大政策宣讲力度,将惠企政策送到园区、送进企业。二是举办中小微企业项目申报运作公益辅导培训会,帮助企业提前策划、精准申报。三是充分发挥职能,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加强主动“跑”的工作,增大项目申报成功率。 (四)倾听企业诉求,为企业发展“把好脉、开好方”。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从企业产能、产值、利润、上缴税金、从业人员,有无新增技改、扩建、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找准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痛点和堵点,打好纾困“组合拳”,助力企业渡难关。重点解决飞虹、森普利、蒙鑫伊族、圣绒羊绒、丰华农业、力港等企业因生产需要搭建临时构筑物扩产增效的问题,帮助企业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