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8-01 20:10 来源:临河统计微讯
立足三大战略发挥比较优势奋力谱写临河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2022年,临河区《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后五年的总体思路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打响全面振兴工业硬仗,全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奋力谱写临河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本文通过对比2021年内蒙古十二个盟市中心区的产业结构和主要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结合我区发展现状,对临河区产业优势及发展定位进行比较分析,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2021年,内蒙古十二个盟市中心区三次产业结构中,一产比重居前三的是巴彦淖尔市临河区、通辽市科尔沁区和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分别占比为21.0%、14.5%和8.7%。其中临河区一产占比位居十二个盟市中心区第1,实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先天优势已具备;二产比重居前三的是乌海市海勃湾区、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和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分别占比61.1%、50.0%和46.9%。包头市昆都仑区二产占比为46.8%排第四,比兴安盟乌兰浩特低0.1个百分点。其中临河区二产占比为28.4%,在十二个盟市中心区中位居第9,打响全面振兴工业硬仗的空间依然很大;三产比重居前三的是呼和浩特新城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和通辽市科尔沁区,分别占比为86.4%、68.3%和59.8%。其中临河区三产占比50.6%,位居十二个盟市中心区第8,全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基础初步显现。
2021年各盟市中心区三次产业结构对比表 |
中心区名称 | 三次产业结构 |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 | 0.4:13.2:86.4 |
包头市昆都仑区 | 0.4:46.8:52.8 |
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 | 3.5:28.2:68.3 |
兴安盟乌兰浩特市 | 6.1:46.9:47.0 |
通辽市科尔沁区 | 14.5:25.7:59.8 |
赤峰市红山区 | 2.7:40.4:56.9 |
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 | 7.3:50.0:42.7 |
乌兰察布市集宁区 | 2.1:44.8:53.1 |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 0.2:43.0:56.8 |
巴彥淖尔市临河区 | 21.0:28.4:50.6 |
乌海市海勃湾区 | 0.9:61.1:38.0 |
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 8.7:48.1:43.2 |
从上表可以看出:一产占比超过10%的城市只有临河区和科尔沁区,说明我区农业基础地位相当牢固;二产占比过半的有海勃湾区和锡林浩特市,说明这两家的主导产业是加工制造业;三产占比超过50%的有新城区、海拉尔区、科尔沁区、红山区、东胜区、集宁区、昆都仑区及临河区,说明这8个中心区商业服务业较为繁荣。特别是新城区、昆都仑区和东胜区一产占比均不到0.5%,但三产均超过了50%,说明这3个中心区经济特点为商业服务业密集型地区。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居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很大。2021年,临河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78元,同比增长10.2%,总量和增速分别位居九个中心区的第5和第4,收入总量低于九个中心区平均水平1594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断激活我区“三农”活力,持续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及继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势在必行(注:新城区、昆都仑区和东胜区不统计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领先,打响全面振兴工业硬仗的可塑性很强。2021年,十二个盟市中心区二产增加值总量排十二个盟市前三的是昆都仑区、东胜区和海勃弯区,分别达到469.3亿元、369.9亿元和196.1亿元,临河区二产增加值实现90.8亿元,低于12个盟市中心区平均水平74.5亿元,在十二个盟市中心区排名第9位。2021年临河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长17.0%,位居十二个盟市中心区第1,高于12个中心区平均增速10.2个百分点。在房地产整体退缩的前提下,临河全面打响振兴工业硬仗,是推动我区工业扩量提质,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战。3.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名次靠后,全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前瞻性很准。2021年,临河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位居十二个盟市中心区第9。增速分别高于乌兰浩特市、海勃湾区和科尔沁区0.4、15.9和19.6个百分点,低于十二个中心区平均水平5.9个百分点。位居第一的昆都仑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几乎是我区的11倍之多;2021年,临河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4亿元,同比增长4.3%,总量和增速分别位居12个中心区第7和第8。总量虽然高于锡林浩特市、乌兰浩特市、集宁区、海拉尔区和阿左旗5个中心区,但与第一名昆都仑区的345.42亿元还相差甚远,仅是昆都仑区的三分之一。增速也低于十二个盟市中心区平均增速1.6个百分点。全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精准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抓好城市服务正当其时。近年来,临河区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各项事业和谐发展,但在进步的同时,我们同样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压力,特别是在复杂国际环境和散发新冠肺炎疫情双重冲击下,风险和挑战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大。一是经济总量不高。临河区地区生产总值占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2.3%下滑至2021年的1.6%。虽然2021年临河区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在十二个中心区中位居第7,但还未达到中心区的平均水平。二是产业结构不优。2021年,我区三次产业占比是21.0:28.4:50.6,在十二个中心区中是唯一一家一产占比最高且超过20%的地区。这个结构虽然体现出了我区农业的发展优势,但基于一产附加值不容易提升的特点,短期内经济和社会效益难以显现;三是高质量发展的新产业、新增长极培育不够。一产方面,传统农业依然占主导地位,设施农业及“互联网+农业”还有待开发和加强;二产方面,绒纺、食品、冶化、制药四大产业占到规上工业六成以上份额,新能源、新装备、新材料研发和运用还不充分;三产方面,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特色文旅等现代服务业还在持续打磨完善中。四是地方财力支撑不强。2021年,临河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5.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5.9亿元,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是当下临河财政的主要特征。目前我区财政主要用于保证人员工资发放、机构运转、社会稳定等刚性支出,对发展地区经济的投入相对较弱。(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掀起农业现代化建设高潮。推进乡村振兴要突出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除了给指导精神,还要给出具体方法。一是发展现代化农牧业,实施产业兴农战略。围绕农业机械化和科技创新两大抓手,大力实施产业兴农战略。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推广卫星导航、无人驾驶等农机新装备和农业新技术,坚决扛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两面大旗;以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为契机,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引领,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二是参照城市建农村,稳步推进乡村建设。以城市建设为模板,完善集镇教育、医疗、健身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人口和产业集聚。实施“一乡镇一片区”乡村振兴区域试点示范提升工程,以点带面、连线成片推进乡村振兴;加快编制村庄规划,精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合理安排村庄建设时序,继续安排财政奖补资金制度,进一步激发镇村组工作积极性。三是跳出一产谋发展,激发农业农村活力。以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为抓手,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二、三产业思维谋划农业出路;围绕肉羊、饲料、面粉、绒纺、籽仁、番茄脱水菜六大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以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特色文旅为发力点,把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结合起来,搞生态农业、景观农业、养生农业,发展休闲旅游、乡村民宿,把城里人吸引到乡下居住及消费。(二)打响全面振兴工业硬仗,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牢固树立“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理念,着力构建具有临河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一是围绕“7+4”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工业扩量提质。围绕肉羊、饲料、面粉、绒纺、籽仁、番茄脱水菜、数字畜牧等7大产业,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全面带动传统产业向规模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把新能源产业作为工业经济的主导,将生物制药、能源基础、装备制造、新材料等4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认真落实“科技兴蒙”行动,依托高校、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双创”活动培育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提升新兴产业人力资本投入质量;二是围绕重点产业、首位产业和特色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盯国家、自治区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围绕临河区资源和区位优势,健全招商激励机制,形成全民招商格局。树立招商引资重数量更重质量、重签约更重落地、重规模更重效益的鲜明导向;三是围绕项目建设,强化关键要素保障。全面推行项目审批代办服务,高效运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平台,持续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抓实做细项目前期工作,在土地、能源、供水等物质资源上重点支持,在用工、融资、物流等政策措施上精准服务,实行全周期、全流程、全要素保障,力促重点项目早落地、快达产。(三)全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现代化城市建设。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推进高质量城镇化的重要抓手,是提升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水平的着力点。下好城市更新“一盘棋”,需从以下三方面发力。一是明“棋理”,优化城市功能。培育、发展、建设现代化城市,为高质量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树立市区一体共同发展理念,合理确定城区边界和容量,科学规划城市布局,建设一批高品位的风情街区、商业街区、精品连锁酒店,构筑鲜明城市符号。二是选“棋谱”,提升城市品质。“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更新城市就要形成各展所长、协同共进的有序发展局面。加快5G商用步伐,让临河人民享受“数字化”新生活;抓好养老、旅游规划建设,推进河套非遗小镇、黄河生态廊道等项目建设,增强城市辐射带动力;实施道路畅通工程,配套给排水管网及道路照明工程,巩固园林绿化存量,提升城市居住品质。三是走“棋路”,抓好城市服务。城市更新不仅要有规划、有方案,更要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合理供应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用地,统筹解决好回迁难、入住难、办证难问题;大力开展交通秩序、农贸市场、违法建设等重点领域综合治理,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积极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加快推进居住社区智慧治理平台建设运用,着力提升城市综合服务能力。数据只是“药引子”,让临河人民实实在在的享受到发展带来的红利才是真目的。相信在区委区政府的有力领导下,在乡村振兴、振兴工业、城市更新三大战略的协力加持下,未来五年临河一定会展现出全新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