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巴彦淖尔11月24日消息(记者魏全民 通讯员刘欢)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耕地产出率,对农业增产稳产、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是事关百姓福祉的民生工程。近年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始终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发展现代农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小田变大田”,推动“低产变丰产”。
近日,记者来到狼山镇幸福村,大型机械来回穿梭,初具雏形的机耕路宽阔平坦,大小沟渠纵横相连,一幅“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现代农业新画卷已然铺展开来。
看着过去零散分布的“巴掌田”,变成集中平整的“整片田”,由以前的地块小、浇水难、犁地难、收割难,到如今建设高标准农田,旋耕机、拖拉机、收割机可直接开到田间地头,狼山镇幸福村党支部书记杨勇感慨地说:“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增加了耕地面积,给村民带来信心和保障。今冬明春,我们村计划完成15000亩耕地高标准农田建设,预计明年4月底前完成。”
狼山镇副镇长杨志华介绍,今冬明春狼山镇计划完成4.2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解决部分耕地高低不平、条块杂乱、灌排不配套等问题,在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逐渐建成集中连片、规模成型、生态良好的高标准农田,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耕地高效利用,实现节水、节肥、节工、增产,为保障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发挥积极作用。
白脑包镇永清村也是利用冬闲时节抓紧开展8000亩耕地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明年开春完成收尾工作。今冬明春,白脑包镇计划完成11.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生产水平。
在临河区双河镇施工现场,多台推土机、挖掘机等大型机械在田间往来穿梭作业,一条条笔直的灌溉沟渠和机道逐渐成形。
“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我们对土地重新规划、重新分配调整,逐步实现一户一块田,甚至一村一块田的目标,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满足农民增产增收的同时,也将为实现国家粮食安全、‘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战略作出贡献。”临河区双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吕波介绍。
临河区农牧局水利高级工程师刘冬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后,极大地改善了灌排条件、实现了节水目标、增加了可耕地面积、提高了土地等级和增强了土壤肥力。项目实施后亩可增产10%左右,黄灌区亩均节水18m3左右,井黄双灌区实施水肥一体化工程后亩均节水70m3左右,既保证了粮食安全,又增加了经济效益。
据了解,临河区2023年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8万亩,其中新建的2万亩和第一批改造提升6.75万亩项目已经全部完工,正在趁着农闲抓紧时间实施9.25万亩的第二批改造提升项目。2024年,临河区计划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33.07万亩,其中,新建2.49万亩,改造提升30.58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