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大动脉,承载着人们的出行,串联着人们的生活,也带动着城市的经济发展。十年来,临河区通过加强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推动国省干道维修养护、优化“四好农村路”服务功能等,推动全区交通运输日新月异、蓬勃发展。如今,放眼望去,一条条高速公路、国省干线道路贯通省际、辐射延伸;新改建的农村公路四通八达,群众出行畅通无阻;干线公路干净整洁,杨树、柳树、榆树等绿植树木绘制成一幅幅赏心悦目的风景画……临河,正朝着“道路通、百业兴、百姓乐”的目标前进。
四通八达的路网
通村路
修好农村路 让乡村振兴驶上快车道
“以前村里都是土路,晴天黄土飞、雨天两脚泥,娃娃们上学裤腿上全是土。农副产品出不去,外地商贩进不来。随着脱贫攻坚的实施、美丽乡村的建设,村内水泥路通了,人们出行方便了,瓜果蔬菜等农副产品也畅销到各地,群众的生活蒸蒸向上。”八一乡农丰村党支部书记尹继平介绍,现在村里不仅路通了,而且环境也好了,村民打拼的积极性也高了,人均年收入由过去的几千元增至两万元,看着一条条平整延伸向远方的道路,村民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
近年来,临河区完善了以城区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建制村为网点,遍布村组、连接城乡的农村公路交通网络,农副产品运输效率进一步提高,有力带动了沿线特色种养业、农村电商、客货运输、乡村旅游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不断提高,城乡差距显著缩小。截至目前,临河区境内公路总里程3720.6公里,国省道共计283.1公里,农村公路3437.5公里。境内11个乡镇(农场)全部通三级以上沥青路,172个行政村(分场)全部通沥青水泥路,农村公路列养率100%,优、良、中等路率80%。临河区先后荣获“2019年自治区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2021年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称号。
沿着临陕路向前而行,不知不觉就来到干召庙镇民主村四组,公路两侧高低相间、精巧修剪的树木映入眼帘。临河区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因地制宜绿化农村公路,结合沿线地貌情况,宜林则林,宜草则草,一村一景,一路一景,先后投入15.3亿元绿化美化农村公路两侧,打造出了一条条“畅、安、舒、美”的农村公路,助力形成了一大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成国家级、自治区级森林乡村31个,呈现出“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的美好画面。
凭借发达的交通网络和优美的乡村环境,旅游业随之快速兴起。总干渠风景带、永济渠风景带、临份线风景带和环主城区乡村旅游黄金带“三带一环”建设基本成型,青春湖、富强五组、民主四组等一批旅游景区人流如织,龙舟赛、马拉松等一系列“国”字号赛事吸引着八方来客,年游客接待量、旅游收入大幅增长。
便捷交通 让群众出行更顺畅
“我们这处于城乡结合部,过去进城骑自行车太远,打车太贵,上趟街费时又费劲。自从朔方路修好以后,9路公交车也通到家门口,出门抬脚就上车,真的太方便了!”家住山河小镇的张鹏说。
白脑包镇忠义村的王随在村里住了几十年,如今只要坐公交车就能到城里,方便又实惠。“现在只花6块钱,就能去城里看看孙子,当天去当天回,还不耽误干农活。”王随说。
近年来,临河区将交通建设与民生实事相结合,大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通过积极发展城乡公交车、优化中长途班线、延伸城区公交线路等措施,不断扩大公共交通覆盖范围,全区农村客运稳步发展。新增城区7—13路公交,开通了14、15、16路3条旅游公交线路和临河至陕坝城际公交,以及城区至乡镇的101—111路11条城乡公交,为城乡群众生产、生活、工作带来便利和实惠。
打通“断头路” 让路宽民心暖
陕坝路作为北边渠改造道路建设工程之一,如今已正式通车,宽敞平整的路面、整齐划一的标线、色彩鲜艳的人行通道,道路两侧的绿化带生机盎然。“这条路的打通解决了陕坝路南段多年以来道路不畅的问题,可以有效分流中心城区南北走向的交通流量,同时对完善包银高铁临河段周边的城市路网具有重要意义。”临河区住建局副局长吴霞说。
“断头路”是城市交通中的梗阻点。民有所需,政有所为,临河区以改善百姓出行为抓手,攻坚克难打通城区“断头路”。近年来,丰州路、塞北街、金川大道北延段等一批城区交通主干道分段陆续完成升级改造,一批困扰市民出行多年的“断头路”相继被打通,区域路网体系不断优化,内通外联交通体系加强,市民出行更加顺畅高效。
沃野迸发新活力,路间风光无限好。临河区日臻完善的交通综合运输体系,不仅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更成为全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一条条四通八达的道路满载全区人民的希冀,必将驶往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