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正是农忙时节,农民们抢抓天气晴好有利时机,在田间耕地、施肥、育苗,争取今年粮食获得丰收。
好的农产品是“产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对此,加快推进农业控肥、控药、控膜、控水的“四控”行动,成为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减少残膜污染、提高回收率,乌兰图克镇在春播开始就组织召开了残膜回收现场会,为农户详细讲解了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膜提质、控水降耗技术和操作规程要求,并组织青年农机手、“田秀才”和“土专家”使用常规农机具,结合人工捡拾方式向农户展示了残膜回收的方法。“以前觉得地膜回收很麻烦,现在发现用四轮车操作就很方便,而且新国标地膜厚度增加了,也更好回收了,现在旧地膜还能卖钱,这么好的政策,我要积极响应号召,参与残膜回收。”前进村村民高三保说。
抓住春耕备耕时节,乌兰图克镇包村领导干部、村支“两委”成员常常到田间地头开展残膜回收宣传,通过发放《关于做好农用残膜回收工作的通告》、印制口袋书等,提高农户对残膜污染的认识,增强农户对残膜回收的积极性。
农户们都意识到了防止土壤污染的重要性。乌兰图克镇长胜村村民郭军正开着玉米穴播机忙着种植玉米,“我使用的地膜也都是国标的厚地膜,好回收不说,环境也变好了,回收的地膜还能按斤卖出去。”郭军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民,为保护土地他还主动做了新尝试,“我现在尝试种玉米不盖膜。”去年,郭军使用不盖膜的方法种了4亩玉米,今年郭军继续使用不覆膜的办法种了6亩玉米。
“以前地膜不回收,就在翻地的时候把膜翻在地里,这就影响作物扎根了,要不就堆在地垄上,风一吹就吹的满天都是。”东兴村村民王再光介绍,自从开始回收地膜和农药瓶以后,大家积极性都很高,有些人在路上遇到残膜也会随手捡起来,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王再光去年种了6亩地,使用了一捆半农膜,回收地膜20多斤,共卖了40多元。
“可以说土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我们要紧盯关键时节,深度开展残膜清理、农药包装物回收工作,保证残膜回收率。”长胜村村党支部书记孟文华说。
据了解,截至目前,乌兰图克镇累计回收残膜32961公斤,回收农药废弃包装物9271.13公斤。乌兰图克镇镇长葛云说:“农用残膜回收是农业‘四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治理面源污染的有效方式,对促进和保护黄河流域生态建设,实现河套灌区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乌兰图克镇将积极探索建立一套长效回收机制,及时购进操作简单、价格实惠、回收效率高的机械,实现残膜回收效率最大化,同时带动全镇农户主动积极参与残膜回收,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