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蒙文版
当前位置:首页>回应关切
日期:2019-06-25 11:03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录入:web  
    
干群一心促棚改——来自临河北边渠的报道
 

  位于临河中心城区的北边渠棚户区,大部分民居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这里的居民,尤其是糖厂西家属院的居民,三代人居于一间小屋共同生活的情况较为常见。多年来,住进新楼房、过上新生活,成了这里居民最朴素的梦想。而周边的居民,亦梦想着能像大城市的市民一样,出门即有公园,周边水系环绕。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2017年北边渠棚户区改造项目启动以后,经过努力,1739户中有1596户签订了补偿安置协议,已完成总任务的91.7%。

  迎难而上 用心用情赢得群众

  北边渠改造工程项目启动后,临河区委和政府派驻了31个单位和部门共200多人,采取分组包户、集中推进的方式开展房屋征收工作,为确保征收工作的顺利推进,干部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汗水和辛劳。

  “让每一户居民都配合征收工作主动搬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017年项目启动时就被抽调到征拆工作组的西环办事处工作人员徐拥军,负责的是糖厂西家属院儿66户居民的征拆任务。

  最初,住户提的条件很离谱,但面对群众的不配合,徐拥军并没有气馁。他深知群众之所以不配合,是因为对政府的征拆政策还没有理解透彻而有所顾虑。

  为了与群众更好地沟通,徐拥军和同事们加大了入户频率,有些住户白天不在家,他们就晚上去,一次不行,就去两次、三次……跟他们拉家常了解诉求,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耐心细致地为他们讲解征收政策、补偿标准等,一笔一笔为他们算细账、算经济账、算长远账,从而消除顾虑、打消疑问,常常是说得嗓子都要冒烟了也顾不上喝一口水。

  知难而进不言难,迎难而上不畏难。工作中,干部们一心一意为群众,把群众的问题当做自己的问题来对待,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标准算到底,一个政策讲到底,最终得到了群众的理解、支持、认可、配合。三个月,徐拥军和同事们就完成了56户的拆迁任务。

  干群一心 齐心合力推动棚改工作

  “要是没有干部这么辛苦的跑前忙后打消我的顾虑,我也享受不到现在的好生活,这真得感谢咱们党的好政策了!”今年70岁的曹丕富说。

  2018年,曹丕富老人一次性拿到补偿款后,就买了朗润园三室一厅的楼房居住,老两口每天养花、看报,很是惬意。

  其实最初听到北边渠要征拆改造时,曹丕富是抵触的,他怕政策不公平,怕工作人员办事不公道,怕自己无家可归……“干部们一趟一趟到家里来,一遍一遍耐心地给我讲政策,帮我算细账,所有的事情都摆在明面上,给你掰开揉碎地说清楚。征拆的过程和手续都上墙,让我们明明白白的。”曹丕富说,“干部们担心我岁数大了,买不到合适的房,还帮打听房源,这个房子就是他们帮我找的。现在我不仅住了楼房,改善了生活环境,还留下了养老钱。北边渠改造是件好事儿,我得好好向老邻居们宣传宣传。”

  为确保阳光征拆,临河区委和政府从讲政治的高度,严格按照程序,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对关系北边渠居民切身利益的安置、补偿、补助、房屋评估标准等安置政策全部公开,最大限度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相关部门、街道和企业做好居民群众工作,合理合法处理群众诉求,尽心竭力解决群众遇到的困难问题。

  “刚开始听到征收我还挺担心的,但干部们天天上门找大伙儿沟通、做思想工作,还忙前忙后帮助解决困难,挺让人感动的。政府做这项工作,也是为了咱们城市的发展。”刘玉梅不仅早早在征拆合同上签了字,还积极帮助干部做宣传。在她的宣传带动下,很多征拆户都主动签了协议。

  “北边渠改造后,临河城市面貌会更加整洁。目前,我们在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北边渠棚改是惠民好事。”刘玉梅说,“这些被征拆的老旧房基础设施差,大家拿着补偿款住进新楼房,生活更方便了。”

  市民孙先生很感慨:“在北边渠住了十几年,终于看到希望了!我们可以早日住上新房子了。”

  做实群众工作、推进和谐征拆,既促进工作,又赢得民心,看似冷冰冰的征拆工程,成为了干部和群众沟通的连心桥。正是干部们时时处处为群众着想,严格按章办事,不论亲疏、不讲关系、一视同仁的做法,大大拉近了干群距离,使北边渠征拆工作得以顺利推进。(特约记者 田海霞 文/图)

 
           
主办:临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临河区政务服务局
蒙ICP备13003680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8020002    蒙公网安备:15080202000021号
网站地图    网站支持IPv6
电话:0478-8526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