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专栏>法治政府
日期:2025-10-28 17:25 来源:临河区司法局 
分享到:
    
情理法交融促和谐青年律师助力基层矛盾化解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努力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的重要指示精神,引领青年律师助力西部法治建设,自治区司法厅选派了两批青年律师扎根我区基层司法所,为基层提供专业的法律指导。

纠纷发生:义务帮工起意外,赔偿分歧引矛盾

2025年4月,临河区狼山镇发生一起意外伤害事件。村民李某某在搭建彩钢棚时请邻居张某某帮忙,不料大风将彩钢吹起,张某某在按压时不慎从架子上跌落,头部撞到四轮车车头,导致创伤性硬脑膜下血肿、颞骨骨折等多处损伤,并接受了颅内血肿清除手术。李某某虽先行支付医疗费,但双方就后续赔偿问题产生严重分歧,矛盾一触即发。

这一邻里纠纷案例正是当前基层社会矛盾的典型缩影——原本和睦的邻里关系因意外事件而面临破裂风险,当事人既缺乏法律专业知识,又难以理性协商解决问题。此时,专业法律服务的介入显得尤为重要。

调解过程:专业力量介入,多元方式促和解

随着内蒙古青年律师到司法所实践锻炼工作的全面覆盖,专业法律力量得以深入基层。自治区司法厅围绕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矛盾调处等核心内容对青年律师进行系统培训,并建立“律师驻村日”制度,每周至少有一天青年律师为群众提供“菜单式”的法律服务。

在此背景下,狼山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此案后,充分发挥青年律师的专业优势,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开展调解工作。调解过程中,律师不仅向双方详细解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义务帮工受损的赔偿标准,还帮助当事人理性计算各项赔偿金额,同时注重乡情伦理的疏导,引导双方换位思考。

经过多轮沟通协商,最终促成双方自愿达成和解协议:除已支付的医疗费外,李某某一次性赔偿张某某各项费用共计5万余元,纠纷得以一次性解决。

成效意义:小调解推动大治理,法治保障暖民心

此次矛盾的化解不仅是个案成功的见证,更是内蒙古青年律师参与基层治理成效的缩影。通过专业律师的介入,既避免了矛盾激化升级,减轻了司法诉讼压力,又维护了邻里和谐关系,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目前,内蒙古全区456家律师事务所的807名青年律师已分赴1066个司法所开展法律服务,实现了青年律师在司法所全覆盖、服务领域全覆盖、服务对象全覆盖。这种“零距离”的法律服务模式,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专业法律帮助,真正做到了“服务留迹、问题解决、群众满意”。

从狼山镇这起调解案例可以看出,青年律师深入司法所实践锻炼,不仅提升了自身业务能力,更为我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了专业法治力量,成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重要支撑。这种“情理法交融”的调解模式,正悄然改变着乡镇的治理生态,为构建和谐临河提供着坚实的法治保障。


初审:焦婷         复审:高瑞         终审:王祥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