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专栏>诚信建设
日期:2025-08-25 16:23 来源:临河区司法局 
分享到:
    
以“诚”立世向“信”而行守好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
 

司法公信建设作为诚信建设工程四项内容之一,是维护司法权威的前提,起到“兜底线”的重要作用。近年来,临河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将政府诚信作为信用体系“第一诚信”、将商务诚信作为商业活动“第一基石”、把社会诚信作为临河发展“第一本色”、把司法公信作为公平正义“最后防线”,全力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推动信息公开营造公开透明环境。常态化开展主题类型“开放日”、领导干部“接待日”活动,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开展系列“开放日活动”6次:“拒绝校园欺凌 守护少年的你”主题宣讲会;“保护妇女儿童权益专题开放日”活动;解放街派出所向特定对象提供参观法治教育;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物业公司管理人员共同走进法庭观摩物业服务纠纷案件现场庭审;邀请人民监督员参加检察开放日活动1次;开展“沉浸式”交通肇事案件庭审旁听)。公开选聘人民陪审员60名,发挥陪审员熟悉风土人情、贴近群众等优势,用听得懂的语言,从情理、事理的角度阐释,使案件处理结果更容易让群众接受,进一步促进司法公正。利用“移动微法院”应用平台,提供网上立案、预约立案、跨区域立案、集约化电子送达等服务,电子送达案件达86%,送达周期缩短为1.38天。建立代表委员联络沟通渠道,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日常沟通联系,为代表委员深入了解、广泛参与和有效工作提供平台、做好服务。

共商护航路径营造法治营商环境。开展“知产护企”行动,围绕知识产权审判难点、诉源治理、府院联动、品牌保护等方面,开展调研座谈,持续加大对恶意侵权的惩治力度,严厉惩治商标攀附、仿冒搭车等行为,不断提升品牌司法保护力度。深入联系点开展“知产护企”走访调研,帮助企业解决在知识产权运用、保护过程中存在的司法困境及需求,向企业普及品牌保护、商业秘密保护、企业名称权保护等相关法律知识。成立“法院+企业”“法官+工商联”“检察护企”工作站(室),与企业共同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提供法律需求,帮助企业降低经营风险,助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强化知识产权领域违法犯罪打击力度,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有力司法保障。以“知识产权转换运用促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开展知识产权周法治宣传活动,推动全社会形成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有效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效能,以法治之力服务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

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拓宽多元解纷渠道。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建立诉源治理新模式。一是全方位整合资源,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平台”。有效整合司法资源、调解资源和信息资源,以6个进驻单位和12个对接单位为载体,融入综治网、公安网、法院网、民政网等各种专业网络,形成“职能部门+专业网络”统一指挥调度平台。整合8个方面资源和功能(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信访诉求、诉调对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政仲裁、司法调解),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衔接的“一对多”矛盾纠纷化解模式,通过“一站式”工作流程,实现一体化、实体化化解矛盾纠纷。根据矛盾纠纷不同类型,设立民商事调解、信访调解、金融调解等13个专业调解工作室,涉及27个行业领域,涵盖矛盾排查、人民调解、行政仲裁等17个职能。二是全链条配置人员,打造矛盾纠纷依法化解“新力量”。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队伍,与巴彦淖尔仲裁委员会达成协作,由仲裁委派员入驻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指挥中心,最大限度提升纠纷解决效率。派驻法官6人、法官助理和司法辅助人员15人,对所有调解案件直接进行指导和把关,提升调解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法治化程度。向社会公开选聘33人,特别是将信访部门退休领导干部以及已教育转化的原老访户等聘请为调解员,发挥他们熟悉上访人心理、善于沟通和掌握政策法律的优势特长,起到了良好的调解效果。三是全流程精准施策,推行矛盾纠纷分级诊疗“新模式”。优化前端矛盾分流处置,将受理的矛盾纠纷由一个窗口导入、各调解室分处,让群众只进一个门、最多跑一次,保障各类矛盾纠纷及时调处、就地化解。畅通线上办理渠道,利用诉讼、调解服务远程柜台,提供在线申请纠纷调解、立案及案件文书领取等个性化服务,方便群众“跨地区、随时随地”解决纠纷,进一步提高了化解效率。实行信访矛盾末端分类化解,根据信访矛盾的诉求、类型、难易程度,划分为A、B、C、D四种类型,对所有信访案件进行甄别并出具报告,对诉求合理的,信访调解员进行及时调解,进行司法确认对诉求不合理的,信访调解员反复做思想疏导工作,将信访当事人紧紧吸附在当地对确属生活困难的人,及时帮扶救助,确保“矛盾不上交、化解在当地”。四是构建多元解纷新活力。将解纷触角向基层纵向延伸,向企业、工会、农牧、住建等领域横向拓展,不断织密多元解纷“一张网”,释放解纷活力。构建“人大+法院”“政协+法院”解纷新模式,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的天然优势,成立“两代表一委员”调解工作室,邀请代表委员参与民生、涉企、行业纠纷等案件的调解工作。

调辅联动促进执行严厉打击拒执违法犯罪。优化机构设置,依托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指挥中心,成立执行调解组,督促已生效判决、履行期届满、涉执涉访等案件当事人履行义务,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截至目前,成功化解并履行完毕1536件,达到“案结事了”“事心双解”良好效果。引入7家拍卖辅助机构,协助完成现状调查、网络拍卖、委托评估、发布公告等事务,组织拍卖749件,成交1.9亿元,进一步提高涉执财产处置效率。开展“护春耕”“小标的案件”等执行专项行动,执结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案件被执行人拒不交付土地、非法占有土地等案件9件,交付土地78.9亩;执结5万元以下“小标的案件”210件,拘留7人,执行到位金额581万余元。紧盯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严厉打击涉及环境、食品、药品、知识产权等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破案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人。加大对失信被执行人的惩戒力度,综合运用纳入失信名单、罚款、拘留、限制消费等惩戒措施,拘留、拘传267人次,强制搬迁176件,纳入失信名单507人,限制高消费7756人,依法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下一步临河区将持续推进司法公信建设,统筹各方力量,不断优化法治营商“软环境”,夯实司法公信“硬道理”,以政法担当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初审:焦婷         复审:高瑞         终审:王祥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