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专栏>民族团结专栏
日期:2025-07-22 09:50 来源:临河区民族事务委员会 
分享到:
    
临河区以“三个聚焦”推动民族团结与基层治理相融相促
 

近年来,临河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以“党建引领、民生为本、服务下沉”为核心理念,打好资源整合、机制创新和服务延伸基层治理“组合拳”,将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实现民族团结与基层治理相融相促

一、聚焦党建引领,绘就基层民族事务治理新图景

临河区坚持以“党建引领+民族团结”的方式夯实基层治理基础,依托党组织力量,建立完善三级治理网格,科学布局网格单元,将党员、村(居)民小组长、村(居)民代表等有热情、有时间、有能力、有威信的人员纳入网格队伍,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组织网格员常态化开展涉民族风险隐患矛盾纠纷排查、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等工作,教育引领各族干部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五人调解工作法”、“铁三角”等基层微治理工作机制,让群众的声音在基层治理中得到充分体现,推动群众的急难愁盼在网格内得到有效解决,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服务效能,切实增强各族群众归属感和参与感。

图片1.png

二、聚焦机制创新,打造基层民族事务治理新模式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临河区积极构建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工作机制,依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整合综治、司法、民政等12个部门资源,“一站式”为各族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司法确认全流程服务,引导各族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充分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创新建立“常驻+派驻+特聘”调解机制,既有36名专职调解员扎根一线,又聘请信访退休干部、转化老访户等特殊人才,更培育出以自治区金牌调解员李玉兰为代表的品牌工作室,有效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切实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图片2.png

三、聚焦服务延伸,凝聚基层民族事务治理新合力

临河区紧紧围绕各族群众关心关注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在基层成立了“红石榴调解室”,邀请老党员、老干部、业委会、网格员、法律顾问等作为特邀调解员入驻,通过召开“红石榴议事会”,以形式简单、随用随搭的“家门口议事”方式,协助基层党组织开展收集民情、畅通民意、矛盾化解等工作,主动为各族群众办好牵肠挂肚的“关键小事”,有效推动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创新建设“临邻和合”互嵌式社区品牌,在基层广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临邻和+”等活动,全力把社区打造成为各族群众守望相助、手足相亲的大家庭,积极营造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良好社会氛围。

图片3.png



   初审:杨田    复审:李雪娇    终审:太文代

 

 
           
主办:临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临河区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
蒙ICP备13003680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8020002    蒙公网安备:15080202000021号
网站地图    网站支持IPv6
电话:0478-8526765(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