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蒙文版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专栏>社科联专栏
归档日期:2024-10-22
日期:2021-01-14 10:5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分享到:
  
大变局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使命
 

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 查建国 夏立 陈炼)1月8日,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以下简称“上海市社联”)主办的“上海市社联英文网站开通仪式暨‘大变局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使命’”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会堂举行。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权衡研究员,上海市外宣办副主任尹欣分别致辞。上海市社联专职副主席、秘书长解超主持会议及上海市社联英文网站开通仪式。

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权衡研究员致辞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搭建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有效互动交流的桥梁

  权衡表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局带来了新的时代命题,需要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作出新的回答。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紧跟时代步伐,回应时代关切,发出时代声音,才能使人文社会科学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上海市社联英文网站的推出,旨在充分发挥本市广大社科工作者的专业优势,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发布和展示最新的社科学术研究成果和活动信息,拓展中外社科学术交流的空间。通过贴近中国实际、贴近国际关切、贴近国外受众,运用国际社会听得懂、易接受的话语体系和表述方式,主动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思想,提出中国主张,搭建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有效互动交流的桥梁,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

上海市外宣办副主任尹欣致辞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尹欣首先代表上海市外宣办对上海市社联英文网站的开通和本次研讨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她谈到,上海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镇,人文底蕴深厚,学科体系健全,人才大师荟萃,理应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发挥重要作用。上海市社联英文网站的建设开通,是上海市社联加强对外学术交流、推进人文社会科学国际交流的重要举措,是上海人文社科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希望上海市社联及广大社科工作者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及时发布上海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观点和成果,把上海发展、中国发展的故事告诉全国和世界,让世界了解上海、理解中国,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上海市社联专职副主席、秘书长解超教授主持会议及上海市社联英文网站开通仪式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上海市社联英文网站启动仪式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权衡、尹欣、解超与上海纽约大学历史学教授、环球亚洲研究中心主任Tansen Sen,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20级博士研究生周瑜(苏丹籍)共同启动上海市社联英文网站。

  在专家研讨环节,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原校长、上海纽约大学原校长俞立中教授,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长黄仁伟研究员,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刘建军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王宁,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主任吴冠军教授,Tansen Sen,周瑜等专家学者围绕“大变局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使命”这一主题开展了深入的研讨交流。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作专题发言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语言能力需要与学术能力、学科能力有机结合,才能达到中国话语的有效传播

  姜锋表示,面对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中国故事、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说得出、传得开,是现实对外话语权的重要标志,是话语能力的基本要素。要发挥人文社会科学的作用,加强话语权体系建设,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国际社会所理解、所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开展研究和讨论。这意味着既实现了话语体系的内容和方法的统一,又丰富了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的基础。易于国际社会接受是方法,这不仅是一个自然语言的转换,而且是语言转变的系统。语言能力需要与学术能力、学科能力有机结合,才能达到中国话语的有效传播。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研究员作专题发言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陈晓东认为,在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们要让世界读懂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包容性发展、绿色发展、合作发展的理念。为此,要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学术自觉,充分掌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特征,以及社会主义建设背后所蕴含的价值体系、制度体系和知识体系。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这是哲学社会科学界首要的使命,也是上海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有的重要担当。

华东师范大学原校长、上海纽约大学原校长俞立中教授作专题发言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俞立中提出,我们要既要讲好中国的故事,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学者的声音,但同时又要关注我们的话语体系能不能为全世界各国各种文化背景的人民所接受,只有这样才有传播效果。我们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一个使命是站在整个世界社会发展的角度,面对世界多元的文化氛围,只有不断地完善我们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才能够使我们所传播中国的声音、中国的故事能够为世界人民所接受,特别是世界各国的年轻人所接受,为此,加快人文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通过有效的传播,携手世界人民合作共赢,促进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上海市社联开通英文网站,将有助于以世界人民听得懂的语言来阐述中国的故事。

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长黄仁伟研究员作专题发言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哲学社会科学界应为新一轮的世界思想大解放做好准备,贡献学术研究力量

  黄仁伟认为,面对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要思想大解放。我们既要破除对西方思想体系的迷信,又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这是思想大解放的基础。中国新的理论创新和市场体系,将成为新一轮世界大变局中思想大解放的主体。中国实践的经验为世界的思想大解放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哲学社会科学界应为新一轮的世界思想大解放做好准备,贡献学术研究力量,从而使中国的思想理念成为世界话语体系重要内涵。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刘建军教授作专题发言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刘建军介绍了这些年来用双腿来做学问的经历。他表示,费孝通先生用双腿做学问,主要是到社会基层去考察调研,去读人、读人心、读生活、读社会,深入基层看看社会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最终写出了《江村经济》,该书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这10年来,我们通过在基层的调研,积累大量一手的素材,基于这样的一个对中国社会的观察,未来我们亦将通过分析研究,做出贴近社会的原创性的学问。若能将扎根在中国大地上的学术研究成果贡献给这个伟大的时代,其不仅具有深刻的现实价值,也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样,这些学术成果或将成为中国故事在世界上得到有效的传播。

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王宁作专题发言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王宁提出,当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竭尽全力把西方最有影响力的理论思潮翻译引进到中国来时,却往往忽视了把中国的思想理论翻译成外语推送到世界上去。我们不仅需要严复这样的翻译家,更需要林语堂这样的把中国文化推向世界的翻译家。这些年我们尝试着在国外的杂志上刊发英文论文,起到了一定的对外传播效应。这次外国权威刊物要求刊发一篇介绍中国应对全球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我们编写好后在欧洲评论杂志的在线发表了,向世界介绍了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方案,引起了外国学界很大反响,外国其他杂志社纷纷前来约稿。为此,争取以英文形式在国外杂志刊发论文,这或是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使命。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主任吴冠军教授作专题发言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上海市社联英文网站必将吸引外国学者的关注,将促进中国与世界其他地方学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吴冠军认为,英文网站不能只是自然语言的翻译,而要重在话语的转换,做好话语转换,让世界人民能够听懂,还能理解接受。如何做好话语转换?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学者须抛开传统关注的范畴,关注世界上共同面临人工智能和基因工程等快速发展、自然生态的加速变异、全球蔓延新冠病毒疫情的挑战等事项,面对共同问题,提出加速发展高科技、改善生态环境、战胜新冠病毒疫情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以科技的引领、经济的增长、生态的美化等做好话语转换,这样才能真正抢得话语权先机。

上海纽约大学历史学教授、环球亚洲研究中心主任Tansen Sen作专题发言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Tansen Sen介绍了自己在中国的学习经历,他认为,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学者在人文社科领域里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些贡献不仅涉及各个学科研究成果,而且涉及人文社科的理论和方法。新一代的中国学者在国内外接受培训之后,又以创新精神对学科深度研究和进行跨学科分析,为所在的学科领域添砖加瓦。上海市社联开通的英文网站,可以向全球读者展示中国学者的社科研究成果。相信上海市社联英文网站必将吸引外国学者的关注,这将促进中国与世界其他地方学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20级博士研究生周瑜作专题发言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周瑜谈了对中西文化交流的一点浅见。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基本特征,它是维系文化连续性和自身性的重要动力。历史上中西双方就已经有了非常密切的文化交流。我们熟记的汉代张骞通西域、郑和七下西洋等,都为中西文化的交流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曾经连通中西的丝绸之路,距今乃是中国对外交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符号。当年的丝绸之路和当代的“一带一路”倡议,更是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这正是历史与现实的相会交融,也是文化交流生生不息的有力证明,通过多年的学习,我们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在与中国文化的互动交流有了切身的感受。相信广大留学生群体也有同样的感悟,因为我们既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也是未来文化交流的使者。

上海市社联英文网站截图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据悉,上海市社联英文网站共开设了5个专题栏目,将从社科新闻、学术研究、学会活动、社科普及等方面全方位展示本市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的研究成果、学术活动和学人风采。


 
           
主办:临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临河区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
蒙ICP备13003680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8020002    蒙公网安备:15080202000021号
网站地图    网站支持IPv6
电话:0478-8526765